袁千述 戴汶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近年来,绵竹市人民检察院“竹之剑”刑检办案团队用“以业务和能力赢得尊重、以人品和涵养获得公信”的理念创先争优、砥砺前行,努力打造基层检察院职业精英群体。
该团队由2名检察官、3名检察官助理组成,其中,法律硕士研究生3人、中共党员3人。该团队中既有“四川政法先锋”“德阳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年代表,也有“全省优秀公诉人”“全省禁毒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业务骨干。近年来,该团队办理了一批在全市、全省有影响的典型案件,精诚的政治信仰、精深的职业素养、精湛的业务技能、精细的工作作风受到上级肯定和人民群众好评。
讲政治 顾大局
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该团队始终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检察工作的最高原则、最大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检察履职。坚持把讲政治与抓业务统一起来,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业务实践中践行理论学习的收获,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强化党性锻炼,站稳人民立场。围绕服务绵竹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地、高颜值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发展目标,先后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疫情期间刑事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意见》等5个办案机制,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等中心工作。
2020年初,该团队通过业务数据对比,发现德阳市近年来发生的醉驾案件已占到同期刑事案件数的1/3。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找准服务大局切入点,引领醉驾“治本”思考,在全市检察系统率先探索建立《醉驾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推动成立醉驾案件快速办案组,实现专人快办。将受理的45件醉驾案件全部纳入速裁程序办理,适用率达到100%,并逐步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无一退查延期,办案时间平均缩短7个工作日。该经验做法得到德阳市人民检察院、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两级法检系统推广实施。
做工匠 善钻研
把好案件办理质量关
该团队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精细化审查证据。在办案中注重同步审查关联犯罪,坚持全面审查和重点审查相结合,对已查清犯罪事实精细化审查证据,细致分析关联线索。近两年共办理82件刑事案件,无一件无罪或撤诉案件,无一件被评为不合格或瑕疵案件。在办理王某某制造毒品案中,针对洗钱犯罪依附于上游毒品犯罪的新趋势,该团队在办案时仔细辨别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审查上游毒品犯罪时坚持同步审查下游洗钱犯罪,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对犯罪嫌疑人账户的资金流水进行详细梳理,对其关联账户、资金往来详细调查,依法固定其涉嫌洗钱罪的犯罪事实,充分利用上游犯罪的相关事实证据来帮助认定洗钱犯罪。该典型案例被省检察院第二检察部采用并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荐。
该团队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对黑恶势力依法严惩。在办理许某某等23人涉黑案时,认真审查、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危害性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区分组织犯罪与非组织犯罪,针对组织犯罪事实时间跨度长的特征,严格把握每笔犯罪事实的追诉时效。特别注意对“涉黑犯罪”的参加者主观“明知”与责任限定,确保“涉黑犯罪”个案司法控诉的合法性与公正性。依法追诉被告人遗漏罪行4条,发现并移送“保护伞”线索5条,引导公安机关查封、扣押、冻结涉黑组织成员不动产、汽车、银行账户等10余处。在审查起诉阶段,经过大量细致准确的释法说理,该案在开庭前,包括组织领导者许某某和两名骨干成员在内的全案23名犯罪嫌疑人均自愿认罪认罚,无一人上诉。该案成为我省首例全案认罪认罚涉黑案件,该团队被省委政法委表彰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保民生 重落实
突出办案“三个效果”
该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时代检察工作要求。将“少捕慎诉慎押”落实到每一个诉讼环节,释放司法最大善意。绵竹市富新镇村民青某某为贪小便宜,收购了他人盗窃的赃物,犯罪金额刚达追诉标准。该团队通过走访发现青某某家庭十分困难,其具有认罪认罚、积极退赃、自首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青某某备受感动,向办案人员送来“公正司法人民公仆”的锦旗。
针对社会影响重大、社会关注度高,可能引起社会舆情的案件依法妥善处理。在办理常某某、孙某某等3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时,从案件审查起诉、庭前会议、庭审预案制作等均切实落实好“三同步”工作要求,确保案件顺利起诉、审判,未出现涉检负面舆情,该案的办理得到上级检察机关肯定。在办理赵某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中,主动延伸检察职能,通过公开听证加大农村生态法治宣传,促使赵某积极主动认罪认罚,并通过增殖放流1万尾鱼苗修复生态环境,并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公开听证典型案例。该团队结合办理毒品案件发现的涉毒人员年轻化、低龄化等趋势,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加强禁毒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自编自导自演的禁毒微电影《守护》获第四届平安中国看四川“三微”比赛微电影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