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园区“群众工作之家”:
聚焦劳动密集产业园区 着力促进劳动纠纷化解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冰玉
近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从事产品加工的胡小军(化名)满面愁容地来到园区“群众工作之家”,向工作人员反映没有拿到工资。通过了解,其因不愿上夜班,被车间线长记录为旷工,被退回至劳务派遣公司,其也不愿再从事车间工作,因没拿到工资,也不敢办离职手续,为此很苦恼,希望能早日拿到工资,重新找份工作。
在知悉胡小军(化名)的具体诉求后,园区“群众工作之家”工作人员根据群众工作之家“矛盾纠纷排解工作要求,召集街道劳动部门、保税区企业职工工会组成调解工作组,就胡小军与劳务派遣公司之间的劳资纠纷展开调解工作。起初,劳务派遣公司因其不服从用人单位工作安排,工作时间不满一月,且未办理离职手续后,擅自离开等原因,不配合调解工作。调解工作组以法律为准绳,依据民法典“工资支付规定要求,工资应当按照实际工作天数发放,即便没有干够一个月,也需要按照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的规定。调解组要求劳务派遣公司根据胡小军实际工作时间放发其工资,共计1554.81元,由公司在月内支付完成,并协助胡小军办理离职手续,便于其重新就业,当日胡小军拿到了1000元工资,剩余554.81元也于月内到账。
胡小军(化名)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也为自己能拿到工资对“群众工作之家”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同时也感慨道:“原来没拿到工资很无助,现在有‘群众工作之家’帮助我,让我在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这个“家”的温暖。”
据悉,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辖区高新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如富士康、京东方等,在企业用工高峰时期务工人员可达50余万人,正是由于高峰用人,劳务中介公司介绍了大量的派遣务工人员,因劳务派遣人员因返费的问题与中介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爆发争议,劳资纠纷居高不下。
今年,西园街道“群众工作之家”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区政法委、应急局信访工作处大力支持和业务指导下,以“党建引领为轴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中心,以“信访全程代理、人民建议征集、矛盾纠纷排解”三项机制为抓手,坚持“处早”“处小”,为第一时间化解务工人员与企业之间矛盾纠纷,满足企业需求,西园街道把“群众工作之家”定居在职工身边、企业身边,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行了阵地打造,探索并构建了“群众工作之家+劳动部门+律所+企业工会”等多方参与工作体系,努力打造员工满意的“群众工作之家”,促进了园区内企业和员工之间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依托“群众工作之家”三大基础职能,创新完善线上、线下平台,促进园区内的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一是强化信息收集,实施“五到位”行动,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通过与劳动部门共建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公开,督促企业进一步规范“共管账户”发放的责任主体和发放薪酬范围,“共管账户”按照100%薪资比例直发员工工资,同时,要求劳资双方通过线上APP签订“劳务派遣告知承诺书”,明确各方利益,实现派遣工差价、返费线上签订,从源头化解员工因收益与预期有差异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优化矛盾纠纷排解机制,依托“群众工作之家+劳动部门+律所”模式与园区企业工会、人资等部门在厂区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从组织架构上实现劳务派遣用工课题突围;三是与劳动部门共同建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劳动保障工作专班,动态监管劳务派遣公司招工用工情达40余家,现已查处问题供应商29家。四是坚持有案必调,信访代理全程跟踪,确保员工合理诉求圆满化解。
自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群众工作之家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及时有效调解处置园区内劳动纠纷,得到广大厂区员工们的认同。截至目前,西园辖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劳资纠纷问题成逐月下降趋势。下一步,西园街道将继续聚焦矛盾纠纷重点区域,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群众工作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