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法院一个基层法庭,有这样一位秉承“案结只是逗号,事了仅仅是分号,人和民安才是完美句号。”办案理念的女法官,17年来,她一直无怨无悔地燃烧自己,温暖他人。她忠诚公正,甘于奉献。她就是朝天法院羊木法庭庭长汪叶。
百姓心中的“知心姐姐”
“汪姐,明天你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婚礼,还要麻烦你当我们的结婚见证人。”近日,正在上班的汪叶接到了几年前她办理的离婚案件当事人小李的电话邀请。
几年前,东溪河乡一对感情基础颇深的小夫妻,因男方爱好打牌发生争执,在多次调解后仍执意离了婚,这成了汪叶的一块心病。案件了结后,她多次通过QQ、电话分别与他们谈心,得知男方有复合的意愿后,积极为男方在一家木器加工厂找到了一份他擅长的木工活,并联合男方的父母、村组干部对他进行“联合帮教”,帮助他彻底戒了赌。在汪叶的关心帮助下,这对小夫妻成功复婚。
“谢谢汪姐,如果不是你帮我,我爱赌的习惯肯定改不掉,也不会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更不会再得到妻子的原谅,如果没有你,我这个家就真的完了。”复婚当天,小李的丈夫小赵拉着汪叶的手感激地说道。
自2015年朝天法院在羊木法庭成立家事法庭以来,汪叶每年平均要审理涉家事纠纷案件200件左右,调解率达80%以上,一个又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最终通过她的调解重返正轨。
时任朝天法院院长张艳秋这样评价汪叶:“她头脑灵活,调解方法多,善于做当事人工作,审理家事纠纷,我们非常放心。”
同事眼中的“行家里手”
汪叶与法律结下不解之缘,是由于1998年她在原单位担任法律顾问,并由此萌生了成为一名专业司法工作者的打算。2004年,她通过统一招考成为了朝天法院的一员。
在跨进法院大门之初,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纠纷,她也曾感到无从下手,于是她向老法官请教,向书本学习,很快便成长为一名审判员,独立办理各类案件。
2020年初,汪叶在办理王芳与陈强这对90后夫妻离婚案件时,在家事纠纷调解室,汪叶不是先进行调解,而是让这对夫妻先回去填写《离婚前23问》,并让他们认真看看《离婚风险十本帐》,然后再决定是否真要离婚。没有想到,这对小夫妻第二天便来到法庭要求撤诉,并对汪叶说:“汪老师,谢谢你给我们留足了空间。我回去认真写了作业,发现我以前太任性了,我老是在他身上挑毛病,以后我改……”
家事法庭成立之初,汪叶也深感忧虑,但在院领导的鼓励下,她和法庭干警一起深研家事纠纷调解之道,根据当地的风俗民情不断总结,整理出了一整套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秘笈”。还在朝天法院首创了口头起诉登记表、QQ视频开庭、微信调解案件,同时创新使用《离婚前23问》《离婚风险十本帐》,按照感情状况的不同,将婚姻分为“感冒”“病重”“死亡”不同层级,从而采取相宜的策略进行调解,成功挽救了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要说处理家事纠纷案件,我还得向汪庭长请教,她能从当事人一个眼神、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庭审中的每一个细节了解当事人内心动态,捕捉调解时机,化解矛盾纠纷,这我们一般都很难做到。”曾家法庭庭长吴映宏赞叹道。
儿子心里的“法官妈妈”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今年45岁的她,父母已老,儿子正处于青春萌动期。自从到了基层法庭工作后,陪伴家人成了她“奢侈”的梦想。
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激动地跑过来再三叮嘱她说:“妈妈、妈妈,明天开家长会,你穿漂亮点,亲子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得第一名哦!”但由于第二天她要审理案子,儿子爷爷去开了家长会,亲子活动一个奖项也没拿着,儿子一气之下住到了爷爷家,一个礼拜没跟她说一句话。因为工作忙,她特别注重培养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儿子两岁多就能一个人下楼买凉面,6岁的时候就能独自赶公共汽车去上辅导班,上了初中后,她没有一次送他到学校报名,都是他一个人 自己买票、自己坐车前往学校。如今,当有人问起她儿子时,她儿子总是这样对别人说“我的妈妈是法官。”
这些年,汪叶先后荣获“全国家事审判先进个人”“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 “办案能手”“大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并被评为“广元最美女性”“最美朝天人”“政法标兵”。面对荣誉,汪叶这样表示:“在法官这个神圣岗位上,惟有情系百姓,才能传递人民司法的正能量!惟有公正司法,才能使法律的天平不至于发生倾斜!惟有清白做人,才能守护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惟其如此,法律的光芒才会照亮大地,我们正义的事业才能一往无前!”
这就是一名新时代基层司法燃灯者的法治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