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纠纷在程序中“转”起来  使群众少跑路

  
2021-08-04 17:41:11
     

让纠纷在程序中“转”起来  使群众少跑路

阆中市沙溪街道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侧记

张晓东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牟廷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老汤,我们那个邻里纠纷现在通过你们的调解,我们两家关系也处理好了,再也没有啥子矛盾了!”“只要你们两家关系处好了,我们也特别地高兴!”7月28日,在阆中市沙溪办事处解纷中心,刚从市场买菜回来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调解员老汤,自从阆中沙溪街道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成立以后,老百姓有矛盾要在这里找工作人员调解处理,大家处理好了,也会随时在这里向工作人员反馈“报喜”,沙溪办事处的社区群众说,这就是个矛盾化解器,大家十分信赖。

管事  既要管大事更要管小事

阆中沙溪街道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是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的有益探索,中心成立于2019年11月,由阆中市委政法委牵头,沙溪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依托法院、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专业力量,通过“一站式”办事大厅把分散在辖区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量集中起来,实行“一把手”主抓、“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体化”服务,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这个机构大事小事情都要管,而且还要管出成效。

在解纷中心调解登记案宗上,记者看到一个个调解成功的案例:

去年4月,阆中市沙溪辖区一健身俱乐部因为疫情影响经营不善,导致公司拖欠30多名员工工资30多万元,员工通过网上发帖和集体信访声称老板躲债跑路,一时间员工将老板团团围住并扬言如果不解决好就要把老板打残。面对这个突发情况,为了事态不升级,也积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解纷中心立即组织员工报警扣押相关设备,并邀请劳动执法大队、司法所、群工部门等相关人员,组织大家到解纷中心调解处理问题。从早上七点钟到下午4点,通过调解人员的耐心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最后通过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先予支付,最终促使这起“火药味”十足的群体纠纷得以解决。

今年7月6日,解纷中心接受了一起因为小猫引起的案件,家住兰家坝小区居民李某出门时不慎将自己的小猫放在门外,然后这只小猫跑到五楼住户兰某家中撒尿,引起兰某床上用品不能使用,双方发生纠纷,而且住户兰某十分激动。经过解纷中心一站式调解,最终李某补偿用品600元,邻居之间最终因为小猫纠纷化解握手言和。

聚力  整合专业资源和社会资源

据阆中沙溪办事处副主任张丹介绍:这个解纷中心之所以运行很好,主要就是因为人员架构十分齐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采取政府主导,集中办事处、社区资源,根据案件需要指派调动公安、法院、司法所、社区干部和社会贤达参加。从2019年成立以来,每年成功调处案件130多件,诉前调解很多纠纷都在此调解处理完毕,以前沙溪办事处上访案件和信访案件较多,而且许多上访案件都是重复访,现在有了解纷中心,降低了很多。

 “一把手”主抓。解纷中心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治理理念,由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兼任中心主任,负责解纷中心的建设及经费保障,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组织协调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村(居)民委员会、法律顾问以及市人民法院、人民派驻街道的专业人员,开展纠纷的排查化解和预防。

 “一站式”受理。解纷中心坚持调解先行原则,全范围受理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并对所有纠纷先行调处,调处不成功的由解纷中心直接移送法院、仲裁机构立案处理,让纠纷在程序中“转”起来,使群众少跑路。

 “一揽子”调处。阆中沙溪街道每周安排一名党工委班子成员,轮流负责中心的来访接待、调处化解工作,沙溪办事处、派出所分别派遣2名业务骨干为中心常驻工作人员,市法院、司法局每周派遣1名工作人员来中心现场办公。该中心设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受理、法律咨询等专业岗位,有重大疑难调解案件时,还将邀请法律工作人员、有较高威望的乡贤参与调解,实现民调、诉调、警调、访调“四调联动”,打造起“一揽子”矛盾纠纷调处模式。

 “一体化”服务。解纷中心设立督办专员岗位,负责受理案件的跟踪督办,确保受理案件按时按质办结;对于在调处过程中发现的困难群众,由解纷中心联系司法、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给与相应的司法救助、困难帮助、就业帮扶等,既治标又治本;对已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解纷中心还将定期进行回访,督促协议双方认真履行协议,确保调解效果。

“我们这个是枫桥经验的阆中沙溪实践,整合两所一庭和社区资源,一个平台完成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帮扶、救助和求助等需求,立体化、系统化有效地化解基层矛盾,告别过去各自为阵的纠纷调解模式!”阆中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国杰说道。

倾心  解纷中心成为社会稳定器

阆中沙溪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牛晓东说:我们要求办事处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服务群众要带着感情,着力记住一个 “心”字,要求每一个调解人员,用心,响应诉求;真心,化解矛盾;忠心,尽职尽责;贴心,为民服务。

五丰村杨某兄弟因为时间长久,山坡地界模糊,哥哥将弟弟家的树木砍掉了13棵,双方妯娌之间互相谩骂,言语十分难听,双方来到解纷中心后,调解人员宣讲自留山坡和林权政策和法规,并希望双方找到当年土地和山坡资料,最终连弟兄同归于好,并主动放弃13棵树木的所用权,明确了双方山坡的界限。

今年5月19日,罗某四兄妹因为赡养老人没能达成协议,调解人员不但宣讲国家法律政策,还回顾老人当年养育子女的艰辛付出,用身边的爱老敬老模范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四兄妹,最终让这些子女达成每周照顾老人至终老的协议,同时还将老人的生病住院和生活费用由四兄妹共同承担达成一致。

对于这些大事和鸡毛蒜皮的小事,解纷中心也是够拼的。这几年,家住在拥军路59号的居民王某十分闹心,他家楼上的住户因为花台漏水导致室内装修受损,在调解过程中,这家住户十分傲慢,既不到场也不同意调解,最后,解纷中心指导王某聘请法律顾问走诉讼渠道,现在通过民事诉讼已经得到妥善处理。

据中心工作人员刘开勇介绍:到中心来调解最多的就是邻里纠纷、赡养老人、民工工资等问题,最长的一个案子调解时间长度达到10个小时,最短的就是十几分钟。“我们在工作中感觉最大的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急躁的群众,就是要心平气和的给他们宣讲法律和政策,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调解,让给双方当事人最终都是心平气和。同时还要有时间耐心,我们调解案件都希望速战速决,但是很多时候中午吃饭时间都没有,晚上还按时下不了班,但是我们看到群众因为各种纠纷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的时候,我们心底里也十分的高兴。”

“成立这个解纷中心,使群众通过身边的大小事情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和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基层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改变了以前那种遇到矛盾就无理取闹、到处上方等老办法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

阆中市政法委多元化解指导组干部缪鹏告诉记者说道:沙溪办事处这种模式实现了市乡两级多元实战化解,诉非衔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这种模式主要是实现了资源整合,发挥了各个部门的指导作用,依法调解,不容易出现反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阆中市正在全市乡镇办事处大力推广这种模式,各地还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基层治理不断探索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新颖、高效调解社会矛盾的稳定器在古城阆中城乡遍地开花结果。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