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为民情怀 办好民生实事
南部县政法系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李果 高林阳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牟廷河
自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南部政法系统始终将其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热点,解决堵点痛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效显著。
开展“四项教育” 保持忠诚为民之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3月17日,南部县委政法委机关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前往罗瑞卿纪念馆,开展“学百年党史,铸忠诚警魂”主题党日活动。
“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县委政法委机关干部文证凭感慨地说,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全县政法队伍始终聚焦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等“四项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观看专题片、现场教学、组织座谈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为“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
“注重开门整顿,强化氛围营造。”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城区主要干道集中动态宣传基础上,政法系统各单位及基层“两所一庭”分别在本单位和辖区人口密集区域、显眼位置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新媒体发布全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信息,扩大公众知晓率。
“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以致用。”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还采取邮寄资料、微党课、视频连线等方式,确保全员参与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作风,认真组织学习,筑牢忠诚为民之心,筑起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之基。
法官罗镛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被告在民事调解书上签字
周末不“打烊” 为民服务更贴心
“法官,你说得对,我愿意调解,可是你们放假的嘛!”“我们周末可以不休假,我马上安排调解事宜。”经过南部县人民法院法官罗镛的一番电话劝解,被告张某从外地赶回南部,立即跟原告联系,约定在周末进行调解。
南部县人民法院成立简案团队,坚持周末不“打烊”,成功化解一起合同纠纷案件。简案团队的法官罗镛接到该案后,立即跟双方当事人联系。本着调解优先原则,在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对前期的调解方案进行确认,对还款的金额、方式、时间达成了一致意见,并领取民事调解书。至此,该案成功调解。
今年以来,南部县聚焦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档升级诉讼服务,引入多台自主终端,形成网上立案、开庭审理、兑付案款诉讼事务“在线通办闭环”;创新诉讼费退费机制,当事人在立案环节签署《银行信息确认书》,案件审结进行财务结算时,直接将应退诉讼费转入当事人银行账户;简化执行立案材料周转流程,当事人申请执行本院生效法律文书,无需再提供身份信息、生效证明材料,由执行人员后台提取核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召开公益诉讼听证会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检察机关要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7月26日,南部县人民检察院召开“关爱成长、共护未来”公益诉讼听证会。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晓冬主持会议,会议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行政单位、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公益组织代表等近20人参加,集思广益,群力群策,共谋解决校园周边“问题商品”的诸多乱象。
该院在工作中发现,群众对校园周边各种“问题商品”贩卖反映强烈,侵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问题,该院积极开展校园周边问题商品专项监督检查,并对县内的几所学校走访排查。
经调查发现,该县内各中小学校及周边均不同程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售卖烟酒、彩票、问题“图书”等侵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问题,相应行政机关存在怠于履行监督职责。
听证会上,案件承办人介绍了案件情况。相关行政机关就如何履行好监管职责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表示,校园周边出现的“问题商品”严重影响到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依法加强日常监管力度,规范个体经营户依法经营。
会上,各听证员针对“校园周边销售问题商品的商家店铺是否应当取缔”、“依法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单位是否依法履职”、“是否需要检察机关介入监督,采用何种方式监督”等三大主题积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协作、齐抓共管,不仅要积极开展校园周边商品销售的专项检查,消除校园周边商品安全隐患,还要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更要进一步强化对在校学生对相关商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学校及周边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与会教师、家长代表和公益组织代表也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相关行政机关纷纷表示,将大力配合,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消除学校周围的安全隐患。
“团圆”行动为载体 被拐41年儿子终回家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南部县公安局坚持教育整顿同业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认真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为人民的事情做实、做好。
5月18日,在南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陪同下,乔某某回到了离别41年的家,与父母相拥而泣。41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41年的愿望终于实现,失散多年的家人终于团聚。这是该县公安机关和河南省开封市公安机关积极开展“团圆”行动的一大成功案例。
1980年10月的一天下午,黄某某与妻子带着儿子去建兴场看表演,儿子与同龄小孩在旁边玩耍。表演结束后,夫妻两人却发现儿子不见了。焦急万分的两人立即四处寻找,可始终找不到儿子的踪影,两人立即赶到县公安局报案,随即开始了漫长的寻子之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警方一直苦寻未果。
2021年“团圆”行动开始后,南部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要求将“团圆”行动作为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载体,进一步完善资料,夯实基础工作,力争找回一批被拐儿童。刑侦民警对全县历年来被拐儿童的资料进行梳理,并对其父母及兄弟姊妹重新采集血样。通过对生物样本的海量比对和人工筛选,民警惊喜的发现河南省开封市市民乔某某与黄某某夫妇数据匹配,符合遗传关系。公安局立即成立专班,开展核查工作。经过多次与河南省开封市公安机关联系,采集了乔某某的血样,通过DNA样本复核,并报公安部专家审核,最终确认乔某某系黄某某夫妇在1980年被拐的孩子。两地公安机关与双方当事人反复沟通,在征得双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安排双方相认,一家人在分别41年后终于团聚。
法治宣传进万家 服务基层暖民心
连日来,南部县司法局、公证处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自家事”干。
89岁的雷某玉,因女儿去世,打算办理放弃继承女儿遗留房屋继承权的公证。他在准备申请材料期间意外摔伤住进医院,不能亲自到公证处办理。南部县公证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专门派人前往该县中医医院为老人上门办理,并免收上门服务费用。
“这么热的天,你们还亲自跑来为我们办理公证,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雷某玉向公证员连连道谢。
6月25日至28日,该县司法局南隆、滨江、蜀北、定水、满福等司法所陆续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宣传、现场讲解、进社区走访、在社区办公室放置宣传册和便民联系卡等方式,普及公共法律服务知识,切实增强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等平台的了解,提升大家依法维权意识。
“今年是‘八五’普法开局之年,南部县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法治宣传活动相结合,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重点宣传《宪法》《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该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