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泸州市司法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促进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司法行政为民实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打造规范法治营商环境
牵头起草《泸州市关于巩固深化“0证明城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公布泸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2021年度)的通知》,将市本级787个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当事人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防止行政决策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最大限度的便民利民。
打造法律服务中心
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高标准打造泸州市(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泸州市建筑业法律服务中心,设置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仲裁申请、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公证服务、维权投诉等接待窗口,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市、区(县)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6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162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市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组成律师服务团,到50余家民营企业免费开展“法治体检”服务,提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1000余条。深入重点项目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专项普查与体检专项行动,累计普查农民工劳动合同2000余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53件,提供法律援助事项2858件4964人次,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达98.6%。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细化分解普法守法工作
印发《2021年泸州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从八个方面对全市今年的守法普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细化分解为20个小项,明确了每个小项的对应牵头部门。
组织开展“法治四川行”和“民法典走进乡村(社区)“三个一百”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各级各类普法讲师团,深入村(社区)和基层单位开展集中宣传,并向群众发放民法典宣传读本和民法典宣传折页,让群众体会到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活动选取群众关心的民间借贷纠纷、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典型案例,以专家点评形式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尊法守法。
今年来,各区(县)累计开展村(社区)民法典主题的各类宣传、宣讲活动逾300场次,参与人数5万余人次。组织乡镇(街道)司法所对3000余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培训,把热点难点法律问题变成对全民的普法公开课,推动民法典进入千家万户。
化解矛盾纠纷
全力守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行动、防范“民转刑”命案专项行动,成立泸州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泸州民营企业仲裁调解中心,推进“诉调”“公调”“访调”对接。
完成“一院两基地”改扩建项目建设,完成“绿色家园”特殊人群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戒毒人员收治规模突破千人大关;成立泸州市社区矫正委员会,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机制创新,与贵州省遵义市、重庆市江津区司法局签订社区矫正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建立跨区域社区矫正工作协作机制;先后与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荣昌区司法局签订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与安置帮教工作跨区域合作协议,推动川渝接合部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现代化。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3548件,成功率98.96%。落实重点人员“必接必送”措施,让261名监狱服刑人员通过网络探视系统实现与家属的远程“会见”。
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