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林,男,23岁,2016年参军入伍,2018年退役,现在眉山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视高派出所从事警务辅助工作。从橄榄绿到警察蓝,3年来他秉承部队优良作风,退伍不褪色,疫情防控中,他投身一线为群众筑起铜墙铁壁,日常工作中,他融入群众真情服务。
“他是抗击疫情的冲锋者”
7月28日,正在值班的王代林想着明天就可以休假回家,与妻子一起迎接即将来到这个美好世界的小生命。刚出生的孩子长什么样子?会不会喜欢给他准备的一切?内心充满着期盼。19时许,派出所接到分局紧急通知,即刻抽调10名警力到分局集合。想着马上休产假,有一段时间不能上班,所内人少事多,在不知道任务的情况下,王代林主动请缨,赶往分局。
在看到防护服那一刻,王代林心里有了答案: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新区有活动轨迹,疫情防控工作迫在眉睫。如果参加这次任务,短时间内可能回不到家了,一边是需要陪伴的临产妻子,一边是疫情防控,王代林选择了坚守,毅然登上了开往贵平镇的运兵车。他说:“大家平安才有小家团圆。”
执勤的那些天,室外温度近40度,身着防护服的王代林和战友们似乎在一个火炉里,流调、劝返出行人员、维护核酸检测秩序、24小时的卡点职守......严控人流、车流、物流,形成了防扩散圈。
短暂的执勤小憩里,王代林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和家人聊天报平安,安慰害怕妻子。7月30日,王代林的儿子降生。“母子平安”这四个字就像一股强心剂,弥补了些许王代林对妻儿的愧疚和歉意。
幸运的是,因采取措施及时、到位,经过开展系列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工作,风险区域2000余人通过3轮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
“他是与群众打交道的艺术家”
工作以来,王代林一直协助民警负责社区基础工作,经常走村串户,但与群众打交道是一门艺术,需要带有温度。
在去年对视高街道智慧小区示范点进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时,王代林实际走访十个单元后,发现空房情况与户主不在家的情况居多。
怎样才能更快速高效的开展工作,王代林选择与在家住户做朋友,唠家常的同时,宣传“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必要性和便利性,许多住户主动提供不在家的邻居情况给公安机关核实采集信息,现场已采集过信息的一位大爷经讲解后,还主动催促着其他在小区里面晒太阳的大爷大妈回家找户口本配合他的工作。
在遇到一些独居的女性和老年人担心是骗子不敢轻易开门时,因前期开展的工作扎实,物管人员主动帮助王代林向这些住户介绍身份,说明来意,让其配合采集工作。有些住户因白天上班无法采集信息,王代林选择错时工作,天黑后,还能看见身着藏青色警服手里握着手电筒的身影穿梭在楼宇之间。
“他是群众纠纷的调解员”
又是一个值班夜晚,王代林接到群众报警称:在辖区某工地发生一起因工人与工地管理方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损毁财物的纠纷。
警情就是命令,王代林与民警赓即前往该工地,第一时间积极协助民警采取措施,对现场进行处置。现场工人情绪激动,诉说起了工地管理方的“不是”。“这么多工人就两个热水器,够用吗?”“干了一天活下来又脏又累,都不能洗热水澡,你说气不气。”王代林站在工人的角度从心理上予以认同。“肯定会气,可是因生气砸了热水器该不该呢?”“现在一滴热水都没有了,你也觉得这样做不好吧。”待工人情绪稳定下来,王代林分批次将工人劝离现场,并协助民警对现场进行勘验并对损毁物品现场证人进行登记。
回到派出所,王代林积极参与工人代表与工地管理方的调解工作,耐心了解双方人员情况及想法,经三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耐心劝解,最终调解,双方满意而归,成功化解了这场可能因“小事”导致的群体性事件。
(符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