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法官罗琪:在淬炼中前行 让司法更暖民心

  
2021-08-16 20:39:57
     

近日,在日常审判工作中的法官罗琪迎来了33岁生日。这也是她自2014年进入青神县人民法院以来的第7个生日。7年里,她从一名书记员、法官助理成长为了一名员额法官,她是同事们眼中的“靠谱青年”“正能量巾帼”。


坚定信念 做人民信任的法官

在罗琪身上,有一种巨大的反差。娃娃脸、小巧的个头,而一旦穿上法袍,走上法庭,浑身上下便透出强大气场。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入党时组织询问自己:你认为你有哪些品质符合作为一位党员的条件?我坚定地向组织保证: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2009年12月10日,罗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工作后,罗琪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016年时,有位外地的当事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打电话称中秋节到了,打算给罗琪送几盒月饼。她立即拒绝了对方,并且立即向庭室领导汇报了该情况。“只有做到公正廉洁,才能真正让老百姓信任。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罗琪说。

战胜困难 做人民放心的法官

2014年到2016年,罗琪从书记员到基层法官,从做文字工作到走近群众,贴近基层生活,罗琪一直在淬炼自己。

2016年年底,罗琪刚来白果法庭不久。由于原来主要审理的是商事类纠纷,对家事类纠纷案件审理缺乏经验。“刚来的时候就感觉审理案件非常吃力,和当事人沟通效率低。”罗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略显无奈。

“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面对困难。畏难情绪只会让问题变得更难。”罗琪主动改变自己与老百姓的沟通方式,用心处理每一个大小案件。


前不久的一个下雨天,一位93岁的老婆婆杵着拐杖慢悠悠地走到白果法庭,嘴里一直碎碎念着说被媳妇打了。由于老人年纪太大、情绪激动,一直无法正常交流。罗琪见状,赶紧用基层惯用的方式和婆婆交流起来。

交流后,罗琪发现“媳妇打人”不过是老人气头上的话。于是在同事的帮助下赶紧把“离家出走”的老人护送回家,以免家人担心,到家时她媳妇刚好坐在家门口等着她。

“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不属于案件范畴,但只要是群众找上了我们,那我们就要尽力去做好。能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就是职责所在。”罗琪说到。

据了解,截至今年,罗琪已经承办并审结普通案件400余件,承办破产案件3件,作为合议庭成员参审破产案件6件,审结破产清算案件1件。

心系群众 做人民满意的法官

今年,是罗琪成为员额法官的第五个年头。除审理破产案件外,罗琪还审理或调解了繁案团队办理的案件中,某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等案件。她说这些案件难度很大,但自己有一种“越挫越勇”的感觉,每遇到一个“难啃的骨头”,都是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用“匠心”办细、办好、办精每一起案件是她不变的初心。


“办理的案件中,有一件标的额很小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令我印象深刻。”罗琪回忆起在办案过程中当事人给她的启发时说到。

这个案件当中,双方当事人最开始是口头达成协议,但在补签书面合同时,合同的主要条款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导致矛盾升级。承租方仅入住不满一个月便要求解除合同,退还租金。原、被告双方经过自行和解、社区调解均未能化解纠纷。诉至法院后,承租人告诉法官:“我什么办法都想了都解决不了退租的问题,我要找个地方说理。”

“这个时候我从群众的反应中理解到法院、法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职责。法院是讲理的地方,更是解决纠纷的地方。”罗琪告诉记者,人民群众在遇到民事纠纷时,在自行解决无果的情况下,能够采取理性且合法的途径主张权利,这令她感到很欣慰。

罗琪表示:“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作为基层法院的普通一员,我将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默默耕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担起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吴敏)

编辑:徐雯夏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