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路“血管”堵塞 成都交警联合多部门实施“微创手术”

  
2021-08-17 17:32:4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朱佳琦

成都东大路是成都市内的一条主干道,曾经作为繁华古驿道的它如今却因“年老伤病”已逐渐难以承担交通压力,针对该道路“血管”堵塞等病症,近日,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联合成都市城管委、成都市公园城市局、锦江区政府共同研究制定了东大路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和配套工程改造方案,并于6月启动了 “一路一策”交通拥堵治理,精巧细致地实施了一台“微创手术”。

路口通行量平均增加120辆/小时,道路服务水平由“C”级升至“A”级,道路行程车速从25.79km/h提高至28.49km/h ……通过“术后”多项指标的精准对比可以看出,东大路交通拥堵指数下降明显,车速得到有效提升,道路交通运行状况明显好转。

 

“术前就诊+全面体检”

查出这些病症


(网友发帖向市公安局交管局反映东大路相关交通问题)

东大路(二环路至静康路段)为全长约2.4公里的进出城主干道,沿线开发强度大,道路两侧商业、文创、住宅、金融、服务等业态集中,交通吸附力强,高峰拥堵比较突出,尤其是沿线多个大型楼盘入驻后,交通运行压力明显加大并出现恶化趋势,经多部门对东大路一线及周边路网进行详细踏勘调查,并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和百度地图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明细交通特性,精准“体检”出三大主要病症:沿线路口的信号灯平均间距较短,且路口间未实现绿波带联动控制;路口左转车辆对直行车辆干扰现象明显,导致直行车辆通行效率不高;东大路(下沙河铺街段)的交通节点现象明显,影响东大路的通行效率。

多部门主刀,展现精湛医术

精细实施“微创手术”

手术一:信号灯控制优化,实现“绿波带”,降低“血液粘稠度”

对东大路10个路口的信号灯实施远程联动改造,同步优化调整信号配时方案,制定50套配时策略,实现了交通信号“绿波带”,保证了车辆快速通过路口及交通流的连续。    

对下沙河铺街与大凉山路T字形路口北口新增设置右转箭头灯,实现对北口右转车流的控制,同时进一步优化该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减小右转车流与直行车流的交织,缓解主线的交通压力。

手术二:切除部分“组织”,实施短平快改造,有效清除“淤血”

经过对东大路沿线路口的梳理,会同市城管委现场查勘,对东大路6个路口进行8处短平快改造,切除东大路方向部分中央路绿化带,以拓展左转车道,从而减少左转车辆对直行车辆的干扰,进一步提升东大路的通行效率。


(切除部分绿化带)

手术三:车道优化调整,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取消部分公交专用道,使沙河铺街上下游的车道数量匹配,并根据道路现状,结合短平快改造工程,压缩东大路汇源北路路口的进出车道宽度,使原有机动车车道由3条调整至5条,提升路口的通行能力。


(取消公交车专用道)

“术后观察+会诊”

各项体检指标正常,“血流”速度变快

东大路在一系列的“微创手术”后,市公安局交管局持续对其进行跟踪监测,精准评估“手术”效果。与2021年6月相比,7月22日至28日早晚高峰期间,东大路一线的路口通行量平均增加120辆/小时,道路服务水平由“C”级升至“A”级,道路行程车速从25.79km/h提高至28.49km/h、环比上升10.5%,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从1.17降至1.02、环比下降12.8%,高峰期路段通行时间由15分钟左右降至10分钟以内。

通过“术后”的多角度细致观察及多项指标的精准对比,可以看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明显,车速得到有效提升,道路交通运行状况明显好转,最大限度保障了路网稳定运行,初步实现了通勤效率“三升两降”的目标,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更加舒适安全。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成都5部门联合开展提升城市通勤效率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已开始,正在诚邀广大市民和所有关心支持成都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更有万元大奖等着你来拿!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