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公安奋力护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1-08-25 14:56:3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杨元禄

据泸州市公安局8月23日通报,泸州公安机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始终把落实长江大保护、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推动泸州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和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职责作用,积极主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组织领导抓推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落实,成立了“长江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警种组成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行,制定印发全市公安机关长江大保护职责任务分工和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层层组织动员,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积极对接长航分局、农业农村、环境、水务、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组织开展联席会议、联勤巡逻、联合办案等常态化联动执法,初步形成了刑行并举、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强化风险预警保稳定。积极推行安保“河长制”,设立河道警长、河道警员、河道警辅,逐江逐河、逐片逐段明确职责,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牢牢守住涉江沿岸领域安全风险防范阵地。加强涉长江经济带情报信息基础工作,严密涉暴涉恐重点人动态管控,围绕港口码头、重点船舶及重要通航建筑物等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绝对安全。密切关注沿江化工企业“搬改并转”、渔民退捕转产、水产养殖转移等可能引发的稳定风险,结合“大调研大摸底大评估”“百万警进千万家”“六进六边”等活动,走访摸排持证渔民126人、沿江居民5000余人、涉渔场所160余家,合力化解涉及退捕渔船处置、渔民生计保障等风险隐患35起。

强化水域管控密防范。依托全市“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建设,强化与长航公安和相关行政部门执法监管信息的整合互联和共用共享,在重点水域、执法盲区、问题多发区整合“雪亮工程”“家园卫士”等技防手段拓宽监控区域,全力推进长江水域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前,我市视频感知源探头在长江沿岸有1200多路,沱江沿岸800多路。采取“大数据+网格化”“江巡+岸查”“白+黑” 等治理机制,加强涉江水域全时空巡防巡查力度和密度。行动以来,通过巡查现场收缴抄网58副、地笼300余具、“三无”船只16艘、规范钓鱼行为80余起。同时,采取入户走访讲法,公审公判以案释法,微信微博新媒体互动等方式,多维度多角度加大长江大保护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自愿参与禁渔护渔行动,掀起警民互动共治热潮。

强化打击查处形震慑。加强水域执法标准化、专业化建设,联合长航公安定向培养水域执法专业型人才,常态化组织开展水域执法练兵比武活动,稳步提升水域执法能力和水平。强化水域警务保障支撑,近两年投入经费500余万元,更新巡逻防控、执法执勤用车以及空中巡查无人机、水上巡逻执法快艇、冲锋舟等装备。聚焦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运输、非法经营和环境污染等涉江领域犯罪深入摸排线索,重点对涉嫌组织化、团伙化案件开展专班专案经营,对工具制造、水面作案、道路运输、市场销售等各环节开展全链条打击。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共侦办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环境污染等涉江案件282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54人,移送起诉286人,打掉犯罪团伙16个,相继侦破公安部部督专案2件和省督专案5件,专项工作考核在全省连续排名第一。

强化服务支撑促建设。围绕泸州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和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全力打好服务经济社会主动仗,制定出台《服务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三条措施》,积极投入疫情防控、抗洪抢险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眼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在全省首推城镇户籍“全放开、零门槛”政策,促进沿江地区人口有序流动。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首推外国人预受理制度,吸引国外高端人才来泸发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与重庆警方签订《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九位一体”框架协议》,与重庆、贵州毗邻警方开展“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平安联建、情感联谊”边界水域“五联”警务合作,推动长江及赤水河等支流长江大保护协作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沿江企业开展调研,全面听取涉水企业在公安管理服务方面的意见和诉求,全力打击各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成功侦办了侵犯注册商标案、假冒某名酒案等一系列百万级的重特大案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