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让法治之光洒满“重装之都”

  
2021-07-01 10:33:00
     

德政宣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李家亮 刘冰玉 赵晓璐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德阳市就是这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在德阳市向阳镇、金鱼镇,感受新时代的改革脉搏;在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在什邡市方亭派出所,见证几易其名不改初心的为民情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德阳这片红色热土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德阳政法人用坚守践行初心,用奉献完成使命,让法治之光洒满这座“重装之都”。


什邡市公安局组织民警进社区开展法治宣传

从“一根红线”到现代农业园区

邓小平同志曾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一个是安徽省。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广汉市金鱼镇,引来农村巨变历史进程的一根红线,在全国最早提出“包产到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广汉市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金鱼镇。如今的金鱼镇,农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公路两旁,一座座漂亮的砖瓦楼房在翠竹绿树中拔地而起,昔日的旧屋已难得觅见了。这个曾经每月人均不足20斤粮食的贫穷镇早已“脱胎换骨”。


金鱼镇综治中心内的显示屏可以看到全镇的实时治安状况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皆因一场历史性的改革。昔日贫穷的金鱼镇,吃不饱饭是常态。穷则思变,艰苦的环境“逼”着村民们寻找一条可以过上好日子的改革路。通过试点“包产到组”,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在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让金鱼镇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

“现在的金鱼镇,农业发展迅速,且有南、北两个工业园区,农民们丰衣足食,镇上4.5万人约有存款15.5亿元。”金鱼镇党委书记王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目前,金鱼镇对标国内乃至国际的一流粮食产业基地,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老百姓的腰包不仅鼓了,全镇的治安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该镇大力实施“光亮+平安”工程,安装路灯6000余盏,有效改善群众出行安全和业余活动条件。金鱼镇重要交通路段和治安防控点加装1400余个高清监控探头,结合“慧眼”“雪亮”等工程,实现实时查看、实时监控、实时报警。镇政府旁边不远处便是综治中心,也是全镇平安建设指挥调度的“大脑”,在这里通过显示屏可以看到全镇的实时治安状况,遇到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协调指挥。此外,金鱼镇还高度重视禁毒宣传,把综治中心作为全镇的禁毒宣传处,设置了专门的毒品展柜,有效提升了全镇人民的禁毒意识。

近年来,全镇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向好,刑事案件破案率上升70%,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

从“一摘一换”到“三长共治”

在广汉,还有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地方,那就是向阳镇。行至向阳镇,记者向旁边的路人询问“向阳公社”位置,一名老大爷用手一指,“河对面那个高高的旗杆上,挂着红旗那里就是。”记者走进向阳镇镇政府大门前的彩虹桥,看到上面写着5个字“中国第一乡”。

这“第一乡”的称号还得从一块牌子说起。1980年9月,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换上“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从人民公社变为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体制的乡。这一改革随之在全国推开,由此确立了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新体制,并写入宪法。

这“一摘一换”之间,让向阳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也被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向阳镇作为改革第一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始从本地经济实际出发,大力吸引外地的资金、技术、人才,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以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向阳镇将“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扬光大,大力发展重点企业,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向阳镇经济迅速发展,目前辖区共有企业300余家,外来务工人口较多,这给向阳镇的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抓好辖区基层治理问题,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群众获得感,经济好、矛盾少,老百姓才会觉得好。”向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广汉市坚持问题导向,紧贴群众需求,积极探索现代化治理模式,引导居民群众主动参与自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逐步促进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在广汉市的牵头下,向阳镇试点“三长共治”模式,即“片区长、院落长、单元长”共治工作模式,推进农村网格化治理,把基层治理延伸到最细微的“神经末梢”。在加强基层治理过程中,除了“三长共治”,该市还在镇(街道)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到政务服务“有呼必应、一呼即办”;建设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可以全天候满足党员群众需求;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络员”五级引领机制,延伸基层治理链条,为助力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支撑,构建起“精准浇灌、多点开花”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年代感”派出所的现代化治理

近日,数名商户代表来到什邡市方亭派出所,向民警送来锦旗。原来,由于一居民小区断电,导致商户无法正常营业,100余家商户找到供电局,现场气氛一度十分紧张。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反复协调处理,终于解决了商户的用电问题,得到商户们一致赞扬。

伴随时代变迁,方亭派出所先后几易其名。“我们派出所有点年份了,原名城关派出所,成立于1952年,2020年回澜派出所与我们合并为方亭派出所,现在辖区实有人口10万余人、单位4174家、党政机关32家、金融单位35家、网吧洗浴场所等80家……基层治理任务严峻。”方亭派出所所长刘涛告诉记者。


中江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调解纠纷

面对辖区10万余人口,几十人的方亭派出所警力十分紧张。虽然辖区人流大、建筑多、商户多,但方亭派出所的年度矛盾纠纷调解率却达98.5%,2020年还被省公安厅命名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人员少,办案压力大,如何凝聚士气?“党建统领凝警心。”刘涛介绍道,方亭派出所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一中心五机制”为导向,建立“党员之家”“青年之家”“辅警之家”,突出“三会一课”机制、学习强国机制、谈心谈话机制、家访慰问机制、后勤保障机制,推动公安队伍忠诚履行新时代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

据刘涛介绍,辖区一名社区老民警王明奎因为身体原因换岗之后,辖区群众有问题依然想找这名群众的贴心人。刘涛说:“‘群众想找王警官’,这发自内心的一句话就是群众对我们公安的最大肯定。在这名老民警生病之后,支部也第一时间送上了温暖,我们的党建工作要融入日常队伍中,通过支部的温暖和关怀,形成民警积极工作的动力。”

近年来,方亭派出所积极实践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基层治理组织相融合、服务相融合、巡逻相融合、调解相融合、办案相融合、关爱相融合的“六融合”机制,让民警更加直接地参与到社区各项工作中,并以“社区警务+智慧警务”新模式为依托,推进以社区警务室为中心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建设,将民警的触角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筑牢群众根基。为了打破警力不足的局面,方亭派出所推动实施“五队合一”,将社区民警与辖区义务巡逻队、综合调解队、法治宣传队、便民服务队、爱心救助队一起推进辖区形成共管共治。

“人员少,就得通过不断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参与社区守护和平安创建。”刘涛介绍,方亭派出所依托“六进六边”常态化,充分发挥社区民警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主动上门沟通协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群众事无小事。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道路上,运用“加减化零”的多元化调节机制,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群众和谐在身边。

法治守护英雄故乡平安建设

中江县是黄继光的故乡,这里的黄继光纪念馆每天络绎不绝的人前来缅怀英烈。记者踏入纪念馆,平台上挺立着黄继光扑向敌人机枪口那一刹那间的英姿的雕塑,下方的石墙上凿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这七个雄浑苍健的大字,与英雄塑像交相辉映。馆内展示的遗物中,有一件黄继光曾穿过的棉袄,年少的黄继光生活十分艰苦,棉袄十分破旧,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却造就了一名满怀爱国主义热忱和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

“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渡过去的。要知道在咱们英明的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这是黄继光寄回的家书,黄继光的侄子黄忠凯告诉记者,“每当我翻看三叔黄继光的遗物资料,看到三叔写给我奶奶的家书时,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这些家书的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很模糊,但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军人舍身取义的初心使命。

黄忠凯告诉记者,他从学校毕业后就跟随三叔的脚步当了兵。退伍后,他回到家乡中江县,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目前任中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副大队长。2020年8月15日,中江县凯江河堤段出现塌方,河水上涨数米,危及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巡特警大队党员民警组成抢险突击队。快50岁的黄忠凯和战友们一起,在被洪水淹没的堤坝上,一趟背两袋沙袋,来回穿梭,堵塞漫过堤坝的洪水,背了近万个沙袋,终于垒起了一道新的“长城”。历经了30个小时,险情终于排除。时至今日,在他的办公桌上,“不立功不下战场”的座右铭依然陪伴着他,他说:“岗位虽变,初心不变。”

在中江县,黄继光的精神不仅感染着黄忠凯,还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中江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中江县传承黄继光精神,持续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工作,以德治促综治,以综治促平安,持续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工作,组织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开展平安建设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医院、进企业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召开坝坝会、进村入户等形式开展平安建设宣传走访活动。

持续推进“两项建设”,进一步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雪亮工程”“平安街村”“平安智慧小区”的建设,扩大“雪亮工程”“慧眼工程”覆盖面,推动“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天网”融合共享,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多举措抓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县网格员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积极开展宣传、走访、排查、纠纷化解和民生服务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按照每日双巡,错时上门服务的要求,主动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加大见义勇为工作力度,做好见义勇为的宣传工作,形成见义勇为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表彰、奖励,进一步扩大见义勇为的社会影响,鼓励激发群众参与见义勇为。

结语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德阳市全体政法干警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开展教育整顿,通过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在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工作推进等多方面取得成效。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前方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不息。

编辑:王瀚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