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广安市召开2021年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半年工作会。广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多解办主任于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专职副主任龚兵主持会议并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议传达学习了四川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实践论坛精神,各县(市、区)、园区分别就本地区上半年多元化解工作进展成效、问题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广安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树牢“1131”工作思路,突出平台、机制、队伍“三项建设”,做实学习教育铸魂、平台建设夯基、机制创新增效、队伍建设提能“四大行动”,1-6月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897件、化解率达99.2%,保持了“民转刑”命案零发生,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了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
会议强调,创新发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和平安广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落实新要求,对标先进地区,补齐短板弱项,培树亮点特色,着力解决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形成竞相发展、奋力追赶的生动局面。
会议要求,下半年,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浙江安吉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多元化解“实体化、实战化”建设,切实推进矛盾纠纷防于未发、化于基层、止于诉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聚力“三大重点”,持续抓好《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宣传贯彻,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条例》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加快市县乡三级“一站式”解纷服务平台和村(社区)规范调解室建设,健全多部门联动进驻和管理考评制度,实现群众矛盾纠纷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特别是“民转刑”命案防范,力争全年保持“零发生”记录,坚决防止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重大命案。二是健全“三项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当地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健全“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一揽子工程”领导机制,确保大马力、全范围推进;细化实化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行业调解等联动调处范围、流程和评价体系,促进多方主体联动,形成整体攻坚合力;健全动态管理和实绩考评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导向作用,引导各地各部门创先争优,创新发展。三是深化“三大活动”,贯彻“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新要求,持续开展“我为群众调矛盾化纠纷”活动,以定分止争新成果彰显教育整顿新成效;聚焦维护稳定新任务,扎实开展“疑难矛盾攻坚”活动,稳妥推进省市挂牌案件和疑难矛盾“清零”“销号”;立足多元化解新需求,及时组织“调解员提能”活动,分级分片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上挂培养等形式提升业务能力。四是培育“三个品牌”,培育“互联网+”品牌,支持邻水县加强多元化解线上服务开发应用,努力为全市推广“群众在线点单、专家在线服务、线上线下同步”的“互联网+”多维互动调解模式培育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培育“网格员+”品牌,提档升级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引导把“四懂四会”网格员发展为一线调解员,提升矛盾纠纷网格化治理水平;培育“专家团+”品牌,发挥基层调解能手和法律专家标杆引领作用,提炼推广“梁玉四字八法”“公调对接五步工作法”等先进经验,打造提升一批特色鲜明、作用明显、群众认可的专家个人调解室,借助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社会威望高效调处重大复杂矛盾,不断提升多元化解工作实效性、生命力、美誉度。
各县(市、区)党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专职副主任,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政法部门分管领导以及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丁国胜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