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法院:工伤致残陷困境 法官数次释法促执结

  
2021-07-09 16:18:37
     

 在执行工作中,工伤案件是涉民生案件中最难执行的案件类型之一,该类案件申请人往往因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医疗花费巨大而陷入贫困,甚至失去生活的希望。此时,拿回赔偿款及时维护其合法权益,无疑是一副“救命汤药”,让备受工伤煎熬的申请人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法院执行局成功执结一起工伤索赔案件,为因伤致残无法外出务工而陷入困境的李某某送去“生机”。


2019年12月李某某在工作中被钢管弹至沟槽里,致头颈、腰背等多处受伤,伤残鉴定等级为八级,经纳溪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申请人李某某八级工伤保险待遇的总损失为588452.79元,扣除泸州某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垫付的费用,被执行人四川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尚需支付李某某各项费用共计25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该建筑公司迟迟不履行,申请人李某某遂于近日向纳溪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本案属涉民生案件,且申请人李某某因工伤断了收入来源,承办法官格外重视,申请人也因身心双重折磨而脾气暴躁,立案后,其在家属陪伴下多次来到执行局追问进展,颈部重伤严重影响了他的语言表达,但从他急不可耐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的焦虑和无助。

承办法官及时接访了李某某及其家属,从家属口中了解到,突遭厄运,李某某倍感绝望,目前尚处在医疗期,后续还将产生源源不断的高额医疗费,压力非常大。

承办法官意识到该案唯有快速执行,才能帮助李某某一家渡过难关。收案当日,即启动财产查询及走访调查该公司现状,但皆无所获。承办法官又立即与该公司代理人取得联系,代理人告知该公司因经营困难,暂无力解决该案赔偿款。考虑到该公司名下虽无财产可供执行,但其可能有仍未收回的货款等,承办法官遂再次查询并冻结其全部账户,另一方面,不断通过电话沟通向涉案公司施加压力,法官以案释法,正告公司负责人,如不能及时给付赔偿款,该公司将面临被发布失信的风险,不但影响其顺利开工,还将终身影响企业信用与企业贷款。执行法官向其讲述了辖区内某企业因2年前发布失信,被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机构永久保存失信记录的案例。在法官数十个电话、不厌其烦的多次劝说下,公司负责人深刻的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最终同意前往执行局,双方当事人坐到了一起。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李某某的家属坚决要求立刻见到钱,并且迟延履行金等一分不少,涉案公司则恳请能够再给一些时间,双方一度情绪激动,发生争吵,在这个过程中,李某某数次离开又返回,情绪十分不安。承受着巨大压力,执行法官并未轻言放弃,他一面安抚申请人及其家属,做好释法工作,一面继续对被执行人施加压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执行过程中,法官根据调查进一步了解到被执行人赔偿后会向第三人进行追偿,第三人亦认可此事,但双方在具体赔偿方案上存在分歧,据此,执行法官从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累、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出发,多次组织两公司负责人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由第三人代付该笔工伤赔偿款,至此,25万余元案款及迟延履行金等全部到位。当李某某用颤抖的手写下结案通知书时,眼角闪烁着泪花,其家属对承办法官连声道谢,感谢法官在他们一家最黑暗最困难的时候,承受住压力,坚持不懈,耐心调解,使得案件能够顺利执结,让他们一家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手里办的是案件,心里想的是人,很多案件案情并不复杂,以法官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有的案件确实可以用“游刃有余”来形容,但是每个案件尤其是涉民生案件并不是教科书上单一纯粹的“案情简介”,它们真实存在着,像压在当事人和家庭身上的大山,所以办理此类案件的时候,纳溪法院的执行法官们拿起了定纷止争的“手术刀”,思考的却更长远、更周全,期冀用自己的耐心、真心,换来新的希望和幸福。     

谢雅琴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