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为进一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英法院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推出十六项便民利民措施,做细做实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做好“加法”
紧扣便民利民举措
“感谢法官亲自上门来为我们减免诉讼费!现在党和国家政策好,我们老百姓即使没有钱也打得起官司。”村民郭某边说边落下感激的泪水。
据悉,同村的郭某与雷某因为田边地角的纠纷发生抓扯,致郭某被石头砸伤头部住院治疗。经村委会多次调解,雷某始终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郭某遂起诉至法院。收到郭某的起诉后,法官高度重视,希望将二人的纠纷化解于立案前,但经多次组织调解,雷某始终坚持一分钱都不赔,案件只好进入诉讼程序。法官到郭某家实地走访发现,郭某系贫困户,夫妻二人年近七十,均身患多种疾病,常年吃药,儿子在10年前出车祸,颅脑受伤,现在生活几乎不能自理。3年前,儿媳起诉与儿子离婚,协议孙女随儿媳生活,但20天后,儿媳将孙女送回,每年只支付2000元抚养费。看到郭某家徒四壁,承办法官经请示院领导研究同意,决定对郭某减免诉讼费用。4月13日,大英法院立案庭法官上门为郭某办理了减免诉讼费手续。
大英法院始终将“便民、利民、爱民、护民”的工作方针贯穿于司法活动中,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法院的最高追求,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
大英法院着力在转变服务理念上下功夫,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出实招,从拓展立案方式、完善窗口服务、改进诉讼费缴纳方式、优化诉讼服务功能区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切实为人民群众参与各项诉讼活动提供热情、合法、高效的服务,自觉维护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截至目前,今年大英法院已立案3009件,微法院立案157件,省诉讼服务平台立案325件,跨域立案14件。这样的高效得益于法院畅通现场立案、自助立案、网上立案、上门立案、邮寄立案、12368热线预约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务等立体化诉讼渠道,统一立案标准,加强节点管控,实现案件流转全流程公开。
做好“减法”
着眼群众“急难愁盼”
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大英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对高水平诉讼服务的需求,全县法院系统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惠民举措,落实司法救助,加大对特殊群体的保护力度;简化诉讼退费流程,减少退费工作环节;化解涉诉信访案件;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运行,降低诉讼成本。该院秉承便民利民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19年,代某某在绵阳某公司打工时发生意外。经一审、二审,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司赔偿代某某。2020年1月6日,因无法拿到赔偿款,代某某向大英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发现该公司实为“空壳公司”。执行干警通过终本约谈将以上情况告知代某某,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代某某原以打工为生,伤残后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前期治疗已花费数万元,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困难。经大英法院研究审定,代某某案件执行人属于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而申请执行人又面临生存、生活困难情形,符合司法救助的条件,法院决定对其进行司法救助1万元,同时将代某某的情况上报遂宁中院,获得救助款2万元。
在争取司法救助专项资金的同时,该院执行局局长成代龙耐心安抚代某某的情绪,告知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实质并非终结执行程序,而是因为当前无财产可供执行,所以依法暂时中止程序,不会因此免除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最高法已建成“终本案件数据库”,并且定期会对此类案件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全面摸查,法院一旦发现可供执行财产就会立即恢复对案件执行。
据了解,针对此类案件,大英法院开通涉企、涉农、老弱群体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依法落实诉讼费用减缓免政策,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家境困难,无力交纳诉讼费的当事人,依法缓、免诉讼费,对于执行不能的交通事故案件、人身伤害案件进行执行救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大英法院强化加强司法救助,对25名生活确有困难且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申请司法救助款16.045万元。
做好“乘法”
发挥质效倍乘效应
社会在发展,工作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惟一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大英法院主动作为,切实担当起为民司法、为民服务责任,不断提升审判质效。
“法院坚持问题导向,以强化审判管理为核心,牢固树立质效意识。针对短板指标,健全繁简分流机制,制定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强化流程节点的规范管理。完善合议制度,推行类案强制检索机制,统一裁判标准。整合审判资源,开展集中送达、统一排期开庭等集约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今年1至6月,平均审理天数23.21天,同比减少29.26天,案件改发率0.92%,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大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刚介绍,审判质效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案子审得快、判得公、执行到位。因此,大英法院把提高审判质效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教育整顿重要落脚点,亮出了提高审判质效的系列组合拳。
大英法院为执行案件提速,畅通远程解纷渠道,全面铺开移动微法院、在线多元调解平台、电子送达平台、道交一体平台等诉讼服务平台应用,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线上审判、在线调解服务,推进纠纷远程化解,让智慧法院成果惠及群众。截至目前,使用多元调解平台调解案件456件,微法院调解35件,电子送达2211次。
该院联合县检察院在县经开区设立法律服务站,建立法官、企业家钉钉群,线上解答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固定每周四安排一名法官值班,接待来访企业家。该院与县医院、县中医院建立体检“绿色通道”,快速体检,为司法拘留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与不动产登记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建立快速查询、冻结、查封通道,为执行案件调查财产节约时间。同时,充分运用微信等线上方式灵活办案,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庭审和调解,既缩短了办案时间,又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和金钱,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大英法院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实行“主动式普法”,利用当事人诉讼咨询、立案审查、庭前调解、判后答疑、案后回访等量身定制个性化“普法菜单”,还利用“六一”儿童节等开展普法宣传、法治讲座。创新民法典宣传方式,设点免费发放民法典,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做好“除法”
打通“执行难”堵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大英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大对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极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不断做实做优司法为民实事之外,大英法院还着力加大监督办案力度,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案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月4日,在一起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的办案过程中,申请执行人税某某向大英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院向被执行人张某某送达了报告财产令、限制高消费令等法律文书,依法查封冻结其名下财产。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了解到,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系邻里关系,被执行人家中较为困难,赔偿能力有限。执行干警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意图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矛盾。在调解中,大英法院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始终坚持情理法兼容,力促该案件达成执行和解,被执行人张某当场履付3万元赔偿金,该案得以圆满执结。
执行法官经常出差,找执行法官难?大英法院推出执行接待制度,让当事人与执行法官沟通进入良性循环。该院执行局还用12368司法信息公益服务号码向当事人推送办案法官姓名和电话号码,利用信息化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同时,还设立执行立案专岗,规范内部流程让执行案件进入快车道。
此外,大英法院设立了资产处置组,让资产处置进入快车道,设立法警队驻执行局中队。引入辅拍公司,将辅助事务外包,实行繁简分流,用完用尽执行措施,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重拳出击解决“执行难”。
张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