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牟廷河摄影报道
3月2日,南充市召开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省委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改革“前半篇”的完成情况,安排部署改革“后半篇”的相关工作,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助推全市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两项改革走稳走深走实,为推动治南兴南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市委书记宋朝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古正举主持会议。市上设主会场,各县(市区)乡(镇)设分会场,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
宋朝华指出,近两年来,南充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先行先试、改革大刀阔斧、推进稳扎稳打,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率先完成,变化立竿见影、成绩可圈可点,村民小组、社区设置接续推进、同步优化,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干成了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打出了一套城乡基层建制调整的“组合拳”。
一方面,坚持高位推动、谋定后动。坚持市级统筹、县级主体、乡镇实施,建立健全改革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谋深谋细、超前思考、深度调研,做到“三个吃透”“四个找准”“五个摸清”,打赢了一场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二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政策设计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出台7大类操作细则、统一12项提纲和模板、细化26道工序和步骤,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制定1+8配套文件,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法定程序一步不减。在方案制定上,明确区域协同、促进发展、方便群众、尊重历史、依法推进“五条原则”,科学确定人口规模、幅员面积,做到顺应发展大势、满足群众期盼。三方面,坚持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坚持便民服务机构不变、城乡公交服务不变、教育医疗机构不变、公共服务设施不变、便民惠民政策不变,坚持不撤并村庄、不拆迁农房、不争农民土地权益,做到惠民政策不打折、公共服务不减少、群众办事不多跑,确保群众当前利益不受损、长期利益有增进。四方面,坚持稳定队伍、稳定人心。在干部安置上,对撤并乡镇领导干部采取“五个一批”的办法妥善安置,对涉改村干部采取“七个一批”的办法分流安置。在凝聚共识上,坚持乡镇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社干部、知名乡友、村民代表“五必谈”,确保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在纪律要求上,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确保改革风清气正、风平浪静。五方面,坚持消除阻力、减少震荡。在工作机制上,坚持市县乡联动,市县层面成立维稳工作专班、乡镇层面成立维稳工作组,全市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在宣传引导上,坚持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强化政策解释、舆情管控,全市没有发生一件负面舆情。在争取支持上,紧盯普通群众、干部队伍、利益群体、知名乡友、信访人员“五类群体”,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最大正能量,全市没有发生一个推倒重来的现象。
宋朝华强调,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乘势而上,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把后半篇文章做好。
一是深化强化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指南。一方面,充分认识“两大变化”。两项改革是一篇前后相续的大文章。 “前半篇”是物理变化,主要是建制的调整、空间的优化,在形态上进行改革; “后半篇”是化学反应,主要是提升发展质量、提高治理效能,在内涵上进行改革。这两大变化是改革的接续、是重心的转移,如果“后半篇”跟不上、脱了节,改革就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二方面,准确把握“三大意义”。做好“后半篇”文章,全面完成“两项改革”,具有“三大意义”: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通过改革,夯实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根基。二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通过改革,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是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主抓手”。通过改革,培育壮大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社会治理力量。三方面,坚决克服“五种偏差”。思想若有偏差、行动就会偏向。一要坚决克服把“前半篇”“后半篇”相割裂,产生等一等松口气、看一看歇歇脚的懈怠情绪。二要坚决克服把“后半篇”看成基层的事,上面无动于衷、官僚主义,下面无所适从、敷衍应付。三要坚决克服把“后半篇”当成一个筐、啥都往里装,为了改革而改革、不讲质量凑数量。四要坚决克服把“后半篇”当成部门利益的“保护伞”、借改革之名划“自留地”,当成“顺风车”、借改革之机争“地盘”。五要坚决克服把“后半篇”当成“马拉松”,前面磨洋工、后面打冲锋。
宋朝华要求,要紧紧围绕省委明确的“四大任务”,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一方面,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增活力。重点要优化“五个资源”:一要盘活闲置资源,有效解决集体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二要用好编制资源,有效解决职责交叉、职能模糊、编制不均的问题。三要统筹财政资源,有效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四要用好工作资源,有效解决基层有事无权管、有事无人办的问题。五要整合执法资源,有效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二方面,围绕“提升发展质量”补短板。重点要补齐“五个短板”:一要补齐乡村规划短板,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做到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合一”。二要补齐生态环保短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建设“美丽南充·宜居乡村”。三要补齐耕地保护短板,拿出更多“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四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县乡村一体化建设,特别是要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上下功夫,让城乡居民生活要件基本相当。五要补齐农村集体经济短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园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南充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三方面,围绕“增强服务能力”惠民生。重点要增强“五大能力”:一要增强便民服务能力,整合便民服务平台、完善便民服务体系,真正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腿。二要增强文化服务能力,健全镇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真正以文育人、以文聚人、以文化人。三要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坚持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真正提高集约化水平和办学效益。四要增强医卫服务能力,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真正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五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重点解决好养老难、托幼难的问题,真正让老年人有幸福晚年、孩子们有快乐童年。四方面,围绕“提高治理效能”建队伍。重点要加强“三大建设”: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要求,健全选育用管工作链条,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真正造福一方百姓。二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优化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两所一庭”设置,发挥治安辅警、法律顾问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一方稳定。三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构建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应急队和村应急分队“一主两辅”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灾害事故应对能力,坚决守护一方平安。要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不胜不休的韧劲,坚定不移推动两项改革走稳走深走实,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传达了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作交流发言。
南充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领导小组、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中省驻市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班子成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