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独领《风流去》(八)

  
2025-05-16 17:42:12
     

编者按
  
  本报今日继续推出《风流去》一书的长篇读后感,由野山先生撰文,臧否千古风流人物,鉴往知来,敬请关注——

 

□ 野山

  
鬼谷子

  
  《风流去》里没有鬼谷子。如此风流人物不着一笔,对他的弟子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也一概忽略,不知为何。
  
  我写鬼谷子是好友要求的。答应得痛快,痛苦也来得快——太难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鬼谷子,真不知如何落笔,如何评价。
  
  查史料,少得可怜;查介绍,千篇一律;查评价,众口一词。
  
  鬼谷子,王氏,名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诩、王蝉、王利,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之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称鬼谷先生。常入山静修,他被上天赐予通天彻地的智慧,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鬼谷子,被后世尊为“谋圣”。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大家。他隐于世外,将天下置于棋局,弟子出将入相,左右列国存亡,推动着历史的走向。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却又历代皆禁……
  
  二千多年来,兵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者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他为“王禅老祖”。360百科称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名家、发明家、医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等500多位精英——简直神一样的存在。
  
  查史书,尤其是与鬼谷子年代最近的《史记》,没有鬼谷子的传记,但尚有蛛丝马迹可寻,以证确有其人——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找师父要通过徒弟,这“谱”够大吧?
  
  查文学著作,大多胡编乱造,不忍卒读,始信“画鬼容易画人难”。只有一位叫寒川子写的《战国纵横》相对靠谱——第一部“四子归山”里,重点写了鬼谷子因材施教,培育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的过程。后几部则是弟子们学成出山,在列国风生水起,搅动得山河色变。有闲的话,建议一看。
  
  师傅不好写,就写弟子,由弟子反观师傅。第一对弟子:孙膑、庞涓。孙庞斗智的故事,耳熟能详。按照寒川子的说法,庞涓急功近利,学完《吴起兵法》即急着下山建功立业。孙膑则是踏踏实实地学懂了《孙子兵法》才出山的。“兵圣”对“亚圣”,高下立判,庞涓心生嫉妒,迫害同学。终究“兵圣”的传人技高一筹,围魏救赵计出,马陵道设伏,报了被残害之仇。其实,是鬼谷子决定了齐、魏两个大国的势力消长。
  
  第二对弟子:张仪、苏秦。两人在鬼谷求学时即互相较劲。出山后,一个力推“合纵”,身佩六国相印,显赫一时;一个主导“连横”,执掌秦国外交,风光无两。两强相抗,激情四射,在战国演出了波诡云谲的“合纵连横”大戏。其实,幕后的导演却是鬼谷子。
  
  第三批弟子:白起、李牧、王翦、乐毅、赵奢。对!都是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鬼谷门下独占其三:白起、李牧、王翦。剩下一位廉颇不知师从何人。白起,秦军统帅,攻城七十余,无一败绩,灭敌百万,号为战神、杀神;李牧,领边军败匈奴,破东胡,连克秦军,赵国砥柱之将;王翦,秦军大将,山东六国,其与子灭其五,一统天下的功臣;乐毅,诸葛亮的偶像,燕昭王金台拜将招募的贤才,经营弱燕数年后,以弱胜强,一雪前耻,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差点灭了强齐。还有赵奢,赵国名将,赵括的父亲,阏与一战,大败秦军。战国之战,没有了鬼谷子,该逊色多少呢?
  
  第四位,应该排在第一的:商鞅。千古“法圣”,中国大一统的奠基人。有徒如此,为师之功不可没。
  
  鲁迅说“诸葛亮多智近乎妖”,在鬼谷子这尊大神面前,他可能只算个“小妖”吧?
  
  鬼谷子的书说不得,为何?读不懂。就像少林寺公开了他的武林绝学《易筋经》,却有几人练成绝世高手呢?儒家经典也有晦涩难懂的,但架不住千百年来众多学者大家注释解说,而鬼谷子的书是被列为禁书的,少有或没有名家注解,所以不好读。为何被禁?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它所记载的内容包括法术、念珠、造化大道等,与当时官方接受的文化风俗相冲突,引发了复杂的宗教局面;另一方面,鬼谷子内在传播的思想是人性本恶论,这不符合朴素中国人民最传统的人性本善论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背道而驰。此外,鬼谷子的著作中推崇性本恶,鼓励世人为了能够达到目的可以采取一切合理又合法的手段,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也可能被坏人学了去。
  
  儒家痛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自己却也在干着相同的勾当——《商君书》禁,《鬼谷子》禁!太虚伪了,啥时候连《四书》《五经》都禁了,I才真的服了YOU。

  
董仲舒

  
  不喜欢董仲舒,是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毁掉了我心仪的“百家争鸣”,也毁掉了一大部分中华灿烂多姿的文化。鲍鹏山先生的《风流去》中,专章介绍了董仲舒,标题是“董仲舒·巫师与媒婆”,这不是好风评,却让我有兴趣读下去。
  
  鲍先生开篇即引述其老师章培恒先生对董仲舒的评价:“董仲舒是把君主个人专制与重集体讲道德的民族传统完美结合的人。”然后讲述了他耐着性子读董仲舒成名作《春秋繁露》的体会。一言以蔽之:他的思想和理论简朴到乏味,苍白而无血色,没有创新,就是个大杂烩。我没读过《春秋繁露》,也不想读,或者说没那个能力去读。但我相信鲍先生,他的评断大抵不会偏颇。
  
  说董仲舒是巫婆,是他把世界简单成相生相克的两极:阴与阳。后世的阴阳先生可不就是巫婆神汉嘛?但“它是偷懒的大聪明,它只需要感悟而不需要证明,很适合懒惰者的口味”,这可是我们法律工作者的大忌——内心确信也需要证明的,或者是在证明后才能确信。
  
  “阴阳关系的思维结构只能导致玄学”,而玄学文化往往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以超越问题为高明。这又与法律原则冲突——法律是解决问题的,不能超越问题而独善其身。
  
  所以,我们打击会道门,治理巫婆神汉。
  
  “读董子的文章,思想如同在溜冰——我们在冰面上顺溜地滑行,几乎没有什么障碍需要我们克服,但我们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此言得之。
  
  “他是一个巫师,一个仅用‘阴阳’两个字的咒语,让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沉睡两千多年的巫师!”
  
  说他是媒婆,源于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后,儒家学术这个“待字闺中”的怀春少女,终于“出闺成大礼”,嫁与世俗权力,取得正室的地位。在后来的两千年里,虽然其他学派如小妾一般暂时得过一些宠爱,但从没撼动过儒家文化的正室地位。
  
  所以,“董仲舒是旷古及今最成功的媒婆”!巫师与媒婆高居庙堂自然要有些贡献的。他的阴阳玄学虽然于法理不合,却以《春秋决事比》(又称《春秋决狱》)开创了中华司法的先河——抛开国家法律,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由此确立了一系列司法原则,如亲亲相隐、原心定罪、纲常礼教、以功覆过、反对株连、“诛首恶”、宽刑宥罪、刑罚适中等原则,影响了整个封建时期的司法。是非利弊却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明白的。鲍先生书中没有谈到“春秋决狱”,是个遗憾。
  
  那作为先师,董子的表现如何呢?
  
  “先秦而后,凡被称为“大儒”“纯(醇)儒”的人,都不可爱!”
  
  孔子是整日和弟子们厮混在一起的,嬉笑发乎自然,歌哭收放自如,幽默风趣,甚至拿弟子们开开心,和他们打打嘴仗,夸几句是常态,骂两声也很正常。弟子们六艺在身,文质彬彬——文武全才!这是可爱。
  
  董仲舒传授弟子,却是深居简出,和弟子不打交道,弄得壁垒森严。后来更是让几个高足代为授课,架子端得大,面目弄得玄,人踪变得神,俨然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教主。弟子们只懂寻章摘句,研读经义,一个个也是文质彬彬,这就可笑了。
  
  还有东汉末年的大儒马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这谱大得没谁了,弟子除了那位精通经学,屡征不仕的郑玄有些成就外,没听过哪位在天下大乱、汉室倾颓之时出来力挽狂澜。百无一用是儒生,培养了一群废物,这甚至有些可厌了!
  
  一介巫师,上愚君,下愚民,竟然荣宠不衰几千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作者单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