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锋
春节之后,笔者赋闲乡下,在与农民朋友交往交谈中得知:现在农村的酒席太多,成天在家务农的农民如果没有打工收入,单靠种点粮食和家庭养殖业的收入,一年下来,难以负担……
农民朋友告诉笔者,当前农村办酒席很时兴——老人去世要办4场酒席(去世时一场,还要办一周年酒、两周年酒、三周年酒),儿子结婚、女儿出嫁要办酒席,生孩子要办满月酒、百日宴,考上高中和大学要办升学宴,买口棺材要办盖板酒,给死者立碑要办立碑酒,过生日要办生日酒,买了新房要办乔迁酒,重新建房要办上桩酒。有的家庭年年办酒席,甚至一年办四五场。有一位农民朋友告诉笔者,2024年腊月十五从外地打工回到家,到2025年正月初十,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吃了30多场酒席,有时候一天就有三四场酒席,家中人吃酒席吃不过来,就请人“代礼”(请人帮忙把礼钱带到,人不到现场)。2024年,他家里总共吃了50多场酒席。据初步统计,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农村家庭,一年花在吃酒席上的支出在15000元以上。
形成农村大办酒席和广泛办酒席的风气,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些家在农村的干部起到了不好的带头作用,常常借办酒席敛财;二是从众心理作祟,感觉人家都在办酒席,自己办酒席也正常;三是补偿心理所致,有的办酒席纯粹是巧立名目,因为常年到别人家吃酒席,自己没有办过酒席,感觉吃了亏,需要办几场酒席把钱收回来;四是贪财心理,办酒席多少都有些盈余,一年办四五场酒席至少就有3万元以上的纯收入,尝到“甜头”后兴趣陡增;五是一些联系村组和社区的干部因为是本村本乡人,拉不下面子,又怕得罪乡里,于是听之任之。
农民群众普遍反映,家中长辈死亡和子女结婚成家是应该办一场酒席的,因为对亡灵的缅怀祭奠和对新人的真诚祝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农民群众对其他名目繁多尤其是找名目办酒席的现象特别反感,但又感觉无能为力,只好身陷其中,抱怨连连。
农村酒席繁多的恶劣陋习,严重恶化了农村社会风气,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大大助长了农村的攀比之风和浪费之风,与新时代新要求格格不入,不利于农村的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不利于广大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很多农民群众反映,当前整治农村酒席繁多不容易、很难办。其实,整治农村酒席繁多的风气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只要多管齐下,就一定能够见到实效。一是我们各级党政干部要提高认识,切实看到农村酒席繁多的严重负面效应。二是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组织人大代表进行巡察调研,制订相关的地方规定;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人大主席团可以制定乡规民约,对农村办酒席进行刚性约束。三是要把整治农村酒席繁多纳入新时代新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范畴,纳入县区、乡镇和联系村组干部的年度工作内容及考核内容,考核与奖惩逗硬。四是要加强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和组织领导,随时牢记我们党是“从农村起家”的,随时牢记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群众包括农村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力量源泉,要把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放在对党员干部教育引导的同等重要位置来抓,而且要坚持不懈、一以贯之,要充分利用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加强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五是县区纪委、监委和乡镇纪检员、包片联系村组的干部要加强动态巡视和监督,一有苗头,立即惩治,绝不放任自流。六是对找名目办酒席的农村群众,要抓“点”整治,树立反面典型,用经济手段治理农村“经济乱象”,对于长辈死亡和子女婚嫁以外的酒席,一律予以取缔,凡继续办这类酒席的,责令全部按时如数退还已经收取的礼金礼物。七是对于个别家在农村借办酒席敛财的干部,要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进行重点查处,使广大农村群众从中得到警示。
中国农村是中国革命的力量源泉。当前,中国农村仍是我们党领导下的最广大的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具韧性的承载器。要在中国农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还农村风清气正,还农村勃勃生机。
实现中国农村文化振兴,我们永远在路上。愿整治农村酒席繁多的陋习,能够成为这幕大剧的好序幕。
(作者单位: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