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小酌

  
2024-12-27 16:51:17
     

□杨雪

  
  明媚的午后,宜人的是一杯清茶。潮潮的雨天,最适来点小酒,看风儿挽着疏雨,细数凡事过往。
  
  天宇不悲不喜,烟云迷茫,轻纱笼罩。听雨人,清酌浅饮,如影随形的日常也越走越远。日子逾瘦,故事逾多,而那些聚了、散了、来了、逝了的人和事,总会在不经意间浮现,在或滂沱或淅沥绵软的雨声中,像一帧帧电影片段,循环往复。故事的清忧浅欢,也随着漫天雨点发酵、朦胧、绕肩。
  
  咀嚼过往之事,宜在轻松的假期里,小酌小杯。故事与酒一样,都是时光的陈酿:一个在酒窖中,一个在生活里。一丝轻松、一缕酒香、一点思考,就能将人带到心海深处,看世间百态,听岁月絮叨。淅淅沥沥的雨天,对于困顿于两点一线的上班族,更是如此。雨,滴滴答答,催人浅酌;心事也滴滴答答,催人舒展心灵。小酌之人,一人尚可,两三人也好,人太多,总会吵碎酒香,闹破绵绵心事。喧嚣尽退时,回忆有了舒展的空间,经历也在远观的日子里有了新的意义。内心清欢,却不知乐从何来。
  
  此时的酒香伴雨,像极了烛光,让思绪发热、摇曳、煮沸,让过往渐近渐浓,直至托起一片宁静的辉煌。儿时的风筝、漫卷的歌谣、黑土的鼻息、妈妈手中弯弯的镰刀……所有岁月的珍藏自血液里轻轻涌出,像朵朵盛开的莲花,馥郁芳香。那些遗憾与悲伤,也就缓缓退潮。
  
  日常中的我,甚少饮酒。总觉得那酒桌上的酒是一群脱缰野马,会横冲直撞,非但驾驭不了,还会伤在它蹄下。或许是习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酒中的我都不是我,只有浅酌慢饮,悠然的境界中,才能更像真我。吞鲸豪饮的酒桌上,自己常常是一个看客,对那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英雄豪迈,常常暗自唏嘘,敬佩不已。
  
  做酒桌看客时,脑海中千年来的酒也汩汩而出——中国自古是酒的王国,品种之多,饮酒佳话亦多。故酒桌上,虽为看客,思绪亦随着酒香发酵。看他们慢品时,脑海中闪现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沉迷;看他们开怀畅饮,想到的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不羁;看到有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也要奉陪到底、舍我其谁时,闪现出荆轲接过太子酒杯,一饮而尽,碎杯玉阶,易水而去的悲壮;再有看到借酒浇愁的人儿一口口咽下苦酒时,就会想到少陵“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大义之苦,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幽怨。也常想,那“把酒话桑麻”的陶潜,坐于疏篱下,浅饮一口,头顶云卷云舒,耳边麻雀啾啾,抑或在十里桃林之下浅醉,又该是怎样的惬意?
  
  酒,形似“水”,性似“火”,形柔性烈,亦柔亦刚。风格独成的酒,讲究各种成分之间的协调、平衡、衬托、缓冲、掩盖。故酒酿造成分虽接近,品尝起来却是千差万别。喝酒既能有“把酒问青天”“细和渊明诗”的诗情画意,也可有“醉里乾坤,壶中日月长”的旷达之美。
  
  雨中小酌,喜的是那份悠然与闲淡中的思考。和着细雨,伴着酒香,捋一捋日子,轻解、叙说过往。天地之大,人间日月,酒中乾坤,无论正解是什么,都能接纳自己,拥抱远方。或许此时举不举杯,也一样醉人。
  
  (作者单位:芦山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