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用减政府权力“痛”换企业群众办事“爽”

  
2016-03-17 09:33:24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用减政府权力“痛”换企业群众办事“爽”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发

昨(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结束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整个记者会持续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一共回答了17位记者提问。多个问题与经济有关,其他问题涉及外交、民生、简政放权等。

谈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不会硬着陆

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所以说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实质上它说明了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像我们正在推进的简政、减税,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会释放市场的活力。同时,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

谈金融市场金融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去年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性稳定市场的举措,实际上是要防范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一点是做到了的。

下一步怎么办?不论是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防止苗头性的问题蔓延,当然也不能容忍道德风险。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谈简政放权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换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要推进标准的统一。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的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废除的废除。当然,放权并不是说放任。

谈政务公开“权在用、云在看”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

首先,该公开的应该全部公开。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第二,能上网的要尽可能上网。现在是云计算的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

第三,要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一些合理的建议,该修改的就要修改。要让政策的内涵透明,而且也回应民意。

谈养老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确实有个别地方发生了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但这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养老金省级统筹,省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来保证养老金的发放,确有突出困难的,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政府是会给予补助的。

这里我想做个安民告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肯定地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谈社保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

“五险一金”从总体上看还是有适当调整的空间,各地情况不同。社会保障基金是充裕的,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可以做的。总的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谢谢。

谈医保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

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

谈文物保护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

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