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资阳强戒所组织戒毒人员包汤圆 省资阳强戒所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吃汤圆,话团圆……为缓解戒毒人员思家念亲之情,进一步提振戒治信心,我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戒毒人员教育戒治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元宵节活动,进一步营造场所良好戒治氛围,激励戒毒人员积极戒治、早日与家人团圆。
一碗汤圆
2月12日一大早,省资阳强戒所、省内江强戒所、省新华强戒所等戒毒场所分别组织戒毒人员开展包汤圆活动。搓、捏、按、团,汤圆一个个排列下锅,戒毒人员品尝着不同口味的馅料,吃在嘴中,暖在心中。
此时,省女子强戒所的戒毒人员李某却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妈妈做的汤圆也是这样香甜软糯。”她想起家人,想起自己犯下的错误,心中充满了悔恨。“原本可以开开心心的在家陪伴妈妈,和家人一起过元宵节,现在只能在这高墙之内……”李某说,“新的一年,我一定要更加积极接受戒治,力争早日戒除毒瘾,早日回归社会,回到家人身边。”
此外,我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还开展了元宵节主题讲座、心理团辅、抖元宵、猜灯谜、舞龙灯等活动,引导戒毒人员从丰富的文化内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全体戒毒人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戒治之路增添信心与力量。
一次团圆
“爸爸,我们来陪你过大年!”在省眉山强戒所的探访室,戒毒人员王某见到了妻子和一双儿女,他热泪盈眶,十分激动。他和妻子紧紧地握着电话,隔着透明探视玻璃,倾诉彼此的思念。临别时,王某对两个孩子说:“爸爸对不起你们,要好好听妈妈的话,我永远爱你们……”
这是省眉山强戒所民警为王某精心策划的元宵节惊喜,通过亲情帮教给他吃上一颗“定心丸”。春节期间,值班民警察觉到王某情绪异常低落消沉,总是拒绝与他人交流,便在谈心谈话时鼓励他参加场所开展的“一封家书”主题教育矫治活动。一开始,王某满心抗拒,他害怕面对家人的失望,但民警并未放弃,通过一次次真诚地交流开导,王某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笔。那些之前难以言说的愧疚悔恨和对家人的思念,都化作了信纸上的一字一句:“爸妈,对不起!儿子知道错了……”
几天后,民警将一封厚厚的回信交到了王某手中,信中满是家人对他的思念牵挂及毫无保留的鼓励支持。家人说,无论他曾经犯下什么错误,他们会一直等待他回家。
为了帮助王某调整心态,更好参与戒治,民警与王某妻子取得联系,瞒着王某策划了这场特别的“团圆”。探访结束后,王某主动找到民警说:“感谢你们的理解帮助,我一定不辜负家人的支持与期望。”
一份坚守
“最近气温比较低,要注意保暖,调整好心态,积极戒治,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和家人团圆。”元宵夜,民警詹晓斌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对戒毒人员开展的谈话教育后,他告诉记者,这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元宵节了。
詹晓斌是省眉山强戒所三大队民警,1992年参加工作。他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数次获得优秀公务员表扬。33年的工作中,詹晓斌始终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戒毒人员,他坚信,戒毒人员虽然是违法者,但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儿女的父亲,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戒毒警察的职责与使命。
一个月前,詹晓斌在教育课堂上发现戒毒人员李某情绪低落,课后便主动找到李某谈话。这才知道,李某昨晚接到家人来电,告知他母亲刚刚过世,但碍于他正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家人不希望他回家共同处理母亲的后事,这令李某沮丧不已。詹晓斌拍着李某的后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节哀!我之前与你的家人通过电话,你放心,家人会处理好你母亲的后事,家里人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也不能责怪他们,好好平复一下情绪,你要趁着强制隔离戒毒的这段时间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多多思考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不要再给自己留遗憾了。”李某情绪稳定下来后,他对在一旁陪伴的詹晓斌说道:“谢谢詹警官,我一定好好戒治,争取早日回家,不留遗憾。”一个月来,李某的心态逐渐变得阳光,更加积极地投入戒治生活。
各个节日坚守在工作岗位,对詹晓斌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多年来,他已记不清自己在戒毒所过了多少个年,坚守了多少个节日。詹晓斌说:“虽然我也想和家人团圆,但是只有维护好场所的安全稳定,让戒毒人员安心戒治,我们才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