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艾止步 与爱同行——走进我省第一所关押艾滋病女犯的专管监区

  
2023-12-06 10:56:2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当我拿到判决书,被告知检测出艾滋病时,我觉得天都塌了。”近日,在我省第一所关押艾滋病女犯的专管监区——四川省女子监狱某监区内,记者、民警和张某某进行多次沟通后,她终于说起了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我是因为注射毒品感染的艾滋病,但是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这种行为会有感染风险。”
  
  1984年出生的张某某是德阳绵竹市人,小时候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她开始自暴自弃,初中就辍学去“混社会”,后因贩卖毒品于2014年入监,进入四川省女子监狱某监区服刑。她说:“那个时候我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我。后来认识了一些不好的朋友,他们都在吸毒,和我说‘很快乐’‘能忘记烦恼’。说实话,当时我根本不知道那些东西是毒品,更不知道注射毒品会感染艾滋病。”
  
  入狱后,让张某某感到伤心的不仅是艾滋病并发症导致的病体,还有其他人异样的眼光。“我们最害怕的就是走出监区,有时候和其他监区的同改一起参加活动,没有人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她们嫌弃地看着我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让我觉得痛不欲生。”张某某说。
  
  在四川省女子监狱的这个特殊病犯监区,像张某某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家庭教育的失败、文化知识的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让她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随之而来的是令人谈之色变的艾滋病。如何让她们坚定改造新生的信心,治病也治“心”?历经11年探索实践,省女子监狱特殊病犯监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治“艾”之路。
  
  一重关 规范卫生防疫
  
  十年没发生一起职业暴露感染事件
  

  “艾滋病具有传染性,日常监管中的生活卫生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监区长说。
  
  如何做好艾滋病犯的卫生防疫、彻底阻断传播途径、消除职业暴露风险?该监区将生活卫生作为主体框架,按职能结构划分为各个功能区,例如生活板块、消杀板块、服药就医板块等等。在发放药品时,民警监督药房发放,做到“药送到手、吃完再走”,并安排人员在药房服药处、活动室门口、服药队列处进行监督;生活习惯方面,互监组成员按照“四互”要求,互相帮助改掉不卫生的生活习惯……“通过多版块分区管理实现资源调整和优化,全方位、多角度地统筹生卫管理和解决医疗问题,极大提升监区决策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该监区民警告诉记者。
  
  严格新犯体检、严控HIV初筛关口、定期健康监测、定时定点服药……成立至今,该监区已经形成了数套标准规范的卫生防疫流程。10年来,这里没有发生一起医疗安全责任事故、职业暴露感染事件。
  
  二重关 用情感化以法教导
  
  持续情感关爱,探索创立教育新模式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眼前一片漆黑,是不是诊断结果有误?”“为什么我会得艾滋病?什么时候感染的?”……监区长告诉记者,该监区绝大多数罪犯的种种疑问,背后折射出健康卫生知识的匮乏和淡薄。
  
  新犯入监后,该监区会邀请监狱医院民警定期开展健康卫生知识讲座,让罪犯明白艾滋病是一种可以用药物控制的慢性疾病,逐步放下对自我的偏见和否定。
  
  除科普教育之外,如何让艾滋病犯树立良好心态,重燃改造信心?多年来,该监区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持续跟进情感关爱,探索创立了“糖葫芦”“帮帮团”“游戏拼字法”“歌曲记忆法”等一系列教育新模式。创办“脱盲班”“快乐普通话”等课程,激发罪犯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如今,罪犯已全部脱盲,很多人能够自己拿起笔给亲人写家书。
  
  以“一苇+苼联名课堂”为依托,该监区开展“苼”活剧场、“苼”趣工坊、“苼”动舞台等一系列兴趣小组,充分挖掘每个罪犯不同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让她们找到自我价值,坚定改造信心,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三重关 暖心社会帮扶
  
  用细心耐心爱心唤醒罪犯内心情感

  
  在对艾滋病犯的管理和教育上,社会帮扶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针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特征,该监区充分利用司法帮教、亲情帮教、爱心帮扶等手段,用细心、耐心、爱心唤醒罪犯内心情感,让她们感受到包容、接纳和温暖,促使罪犯改变心态,健康积极改造。
  
  在世界艾滋病宣传日、世界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该监区积极联系社会各界人士、相关社会组织、爱心机构和人士等来监区开展帮教活动,通过解决留守儿童就学问题、专业解答罪犯咨询、开展特殊心理团辅等形式,为艾滋病罪犯回归社会提供技能、心理、情感上的后续支撑和可靠保障,不断强化“社会包容、政府帮扶、部门联动、家庭接纳”四位一体的罪犯帮教工作体系的建设,提振她们的改造信心,确保监区持续安全稳定。
  
  如今,走进这个我省第一所关押艾滋病女犯的专管监区,呈现的是井然有序的监管秩序。在这里,民警肩扛正义,致力新生,用倾情关爱点亮希望;在这里,罪犯重拾希望,让法治坐标校准方向,用踏实改造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