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标识:用制度与法律“防伪”

  
2016-05-05 10:45:43
     

防伪标识本是鉴别商品真伪的,如今却难保其自身的真实性。今年以来,广西、湖南、江苏、安徽、广东等地查获多起通过假冒的防伪标识制售假货的案件,一些烟酒、日化领域的名牌产品成为假冒重灾区。一些小作坊假冒的防伪标识可以随便印制“论斤买卖”。有专家表示,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遏制非法生产防伪标识的蔓延。

广西贵港警方近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品“海飞丝”洗发水案件,缴获假冒洗发水15万余瓶,涉案价值达1.2亿多元。

在我国,涉及防伪行业监管的有质检、工商、公安等诸多部门,而现行管理依据仅有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发布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这一管理办法也并不具备法律强制性,存在监管盲区。中国防伪行业协会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让防伪技术应用“有法可依”,减少监管盲区,确保防伪产品的技术和品质安全。

背景

防伪标识乱象凸显监管盲区

据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由质检总局颁发的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数量仅为300多家。但实际上,全国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事防伪印刷业务。

在广西贵港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品“海飞丝”洗发水案件中,假冒洗发水的蓝色瓶盖上都贴有一个圆形的防伪标识,几乎和正品包装上的一模一样,肉眼很难辨别真伪。上面写着防伪查询网站的网址和查询电话,同时还有一组14位的序列号验证码。标签上写着“纤维有凹凸感,用针可挑出”。扫描假冒瓶上的条形码,不仅显示出商品简介等字样,还显示了其在电商平台的销售价格,与正规渠道购买的正品洗发水扫码结果完全相同。

当前,市面上各类假冒防伪标识的生产十分猖獗。其中,烟酒、化妆品等高利润商品是假冒防伪标识的重灾区。一些不法商家不仅申请了400、800验证电话,还建立了专门配合防伪标识查询的网络系统,有些甚至印上“中国防伪协会监制”字样。

在一些电商平台,只要输入“防伪标签”等关键词,便能搜索数千家卖家提供防伪标识印制服务。

链接

国外防伪产品:严格管控的特种行业

在国际上,防伪产品属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特种技术产品,一般都是由国家或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在一些国家,防伪技术企业属于特种行业,一个国家甚至只有十几家防伪产品企业,有的国家不但由政府依法监管并还要派遣驻厂代表,参与企业防伪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面的监管,监管机构不仅能查到其运用了何种防伪技术,还能查到防伪产品的流向。他们的理念是,只有国家严格的监管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防伪标识本身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近年来,出于防范的需要,国外防伪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激光全息、荧光油墨、温变油墨等许多常规的防伪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各国竞相开发技术含量高、信息量大、保密性强、不可逆变、不可复制的新的防伪技术和防伪产品,并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商品上。这一领域由于其传统性和高安全性,往往由政府控制或管理,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和产业供应链,如安全设计、安全纸张、安全油墨、安全印刷、安全装订、安全发行、安全塑封、安全控制等。防伪包装的存在形式及应用领域有:烟草包装、药品包装、软件包装、产品软包装、包装内容物、透视激光全息塑封薄膜等。

发达国家防伪标识的应用领域主要在酒类、服装衣标、鞋标、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化妆品、保健品、食品、体育用品、汽车零部件、农用物资、玩具等。

评论

监管与法律缺位造成乱象

对消费者来说,购买商品,尤其是贵重商品,都会看一下防伪标识,如果有,则放心;如果没有,则揪心。甚至可以说,因为消费者缺乏必要的专业鉴别知识与技术,“防伪标识”已经成为消费者判断商品真伪的重要依据。不过,如果这个重要依据本身就是假的、不防伪的,那么消费者就会受到侵害。

防伪标识市场为何的乱象丛生呢?是监管与法律缺失。在监管上,由质检总局颁发的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数量仅为300多家,但全国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事防伪印刷业务,其中大量存在的小作坊,则处于监管的盲区,扰乱着市场秩序;在法律上,我国现行管理防伪标识的依据,仅有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发布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而这,还仅是管理办法,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即使查出非法企业也往往无法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罚款关停了事。所以,监管与法律的缺位,是防伪市场出现乱象的根本原因。

“防伪标识”不仅是消费者区分产品真伪的重要标识,也是构建诚信社会诚信市场的重要内涵,那么对“防伪标识”而言,就应该用制度与法律来“防伪”。也就是说,若想破解当前防伪市场的乱象,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对于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与小作坊,一律叫停;另一方面,立法机关要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防伪标识者,使防伪技术生产、监管、刑事责任均应“有法可依”。只有这样,“防伪标识”的市场乱象才能破解,防伪标识也才会具备必要的公信力。

本期作者 肖武 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