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在大多数小朋友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同时,也有一小部分适龄儿童用另一种方式来接受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的“教育实验”屡屡见诸报端,私塾也遍地开花。有专家认为,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必须由父母送进学校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一些家长的“教育实验”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也有专家认为,法律的本意是让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去普通学校享受义务教育,还是想要其他方式的教育,家长和孩子应该有选择的权利。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家长教育实验的争议。
时隔5年之后,曾令儿子在雪地里“裸跑”的“鹰爸”何烈胜,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上周的一天,在儿子身上展开“教育实验”的他带儿子出现在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门前,报名参考南京大学销售管理专业自考课程。何宜德在自家私塾完成小学和初中基础课程,并修读了部分大学课程。何烈胜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另类,但“另类不一定错误”。
有专家表示,家长有义务送孩子到学校上学。私塾与家塾游离于现行法律政策框架之外,应立法规范。
●案例
教育实验与“私塾热”
2005年,泸州市纳溪区退休职工李先生,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让孩子放弃到学校读书,将女儿带回家自己“家塾”教育。如今女儿已经22岁,坦言“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一时间这名父亲的“教育实验”被指耽误了孩子。
除了家庭教育,私塾热也遍及全国。
朱栩霖今年7岁。这个年龄应该在小学二年级,但他却在一个别墅区里,和一群孩子每天诵读经典。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世家别墅区的一家私塾,有17名孩子,这些孩子都没有在正规小学读书。早上6:30,他就得和这里的孩子们起床。20分钟时间,孩子们要整理好床铺,按规定放置衣物,做清洁卫生,洗漱,给孔夫子行礼。6:50,进入晨读时间,然后是晨跑。晨跑回来吃早餐。从8:30开始上午一共有3节课,会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中间还要练习八段锦和陈式太极。
吃完午饭,孩子们得学做家务,洗碗抹桌拖地样样得做完,才能午睡。下午也是三节读经课,从3点开始,到6点结束。睡前,孩子们都自己打水洗脚,然后上床睡觉。
一些孩子们喜欢私塾的一个原因是没有作业。学校除了各种大小考,每天老师还会布置很多在学校根本无法做完的作业带回家做,家长还要在作业本上面签字,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
●声音
私塾生存在灰色地带
国家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报名参加高考的人员,必须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为,私塾招收的学龄儿童的家长,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对于招收学龄期儿童的私塾,当地教育部门应该责令停止非法办学,妥善安置接受义务教育,为他们建立国家学籍,纳入小、初、高现行教育体系。
目前一些私塾没有营业执照,仅是家庭办班,招生也是靠学生家长的口头传播。对于无法融入现行国家教育体系的困惑,并没有随着国学班、私塾受到家长欢迎而变得清晰。一名私塾老师坦言,现在的私塾没有正规的师资力量,既不符合《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渠道融入现代教育中,因此很多私塾生存在灰色地带,仍然是家塾,在很小的圈子中推广。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程奇立说,有很多家长让孩子重读国学,看重国学对孩子修身养性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但是私塾很难与现行体制融合,特别是高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并且适应社会的进步,不能关门办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国学班、私塾兴起体现了现代的开放性,也体现了家长对教育产品多样性的需求。“不能简单地说私塾教育不合法。在学历认证、高考测试中,教育部门可以给国学教育一个转正的机会。”
●观点
不能对少数家长“教育实验”视而不见
在发达国家中,有明确禁止进行在家上学的国家,所有适龄孩子都必须送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也有开放在家上学的国家,社会把在家上学视为一所微型学校,加以严格规范管理。美国最初各州都反对在家上学,后来在家上学引发社会争议,各州进行立法,对在家上学的形式、父母的资质、学生评价、与体制内学校的衔接等等做出法律规定。我国不能再对少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实验”视而不见,亟待依法进行有序治理。
我国现有法律中,虽无明确禁止私塾的条文,但目前的私塾游离于现行法律政策框架之外,在管理部门眼里,属非法办学。这样的教育并不符合教育规律,应该依照《义务教育法》,叫停这种违法的探索与实验,适龄儿童不接受义务教育,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即便注册为教育培训机构,也不能代替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只能进行辅助培训。
即便承认少数家庭(学生)有在家上学的需要,也应立法规范在家上学,包括明确何为在家上学(必须是父母单方或者双方对孩子在家进行教育,而非送到某一机构学习)、父母必须有教育资质、对在家上学的教育质量进行专业评价、社会给在家上学提供的支持(对父母无法完成的教学活动,提供教师和课程服务)。 本期作者晓武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