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争议焦点 实行繁简分流
最高法规范民事裁判文书样式
昨(5)日上午,最高法发布了《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和《民事诉讼文书样式》,明确要求判决书应当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和争议焦点,说明法庭采信证据、认定事实的理由。这两个文件将于8月1日起实施。
此次发布的《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增加到568个,其中人民法院所用文书样式463个,当事人参考文书样式105个,是对1992年出台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及其他民事类诉讼文书样式实施以来的一次重大修订。
事实部分增加争议焦点
据介绍,诉讼文书样式修订,明确要求判决书应当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和争议焦点,说明法庭采信证据、认定事实的理由。强调裁判文书制作要从完善审级制度出发,明确一审判决书应当把重点放在认定案件事实和确定法律适用上,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二审判决书应当把重点放在解决事实争议和法律争议的说理上,实现二审终审;再审判决书应当把重点放在依法纠错、维护司法裁判权威上。
此外,诉讼文书样式修订还提出对裁判文书说理的具体要求。一是根据不同审级功能确定裁判文书说理重点。二是说理应当做到繁简得当,加强对复杂、疑难、新型、典型、有争议、有示范价值等案件的说理,简化简易、小额、无争议案件裁判文书的制作。三是应当紧扣案件事实和法律争议,对证据采信理由、案件事实认定理由以及解释法律根据和案件事实具有法律上逻辑关系的理由等予以充分论述。
明确繁简分流标准
根据案件不同类型和不同审级要求实行裁判文书繁简分流,提高审判效率,及时保证当事人权利的实现,降低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根据案件不同类型,分别制定了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的裁判文书样式;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设计了要素式、令状式和表格式的简单裁判文书样式,以便减轻办案法官制作裁判文书的工作量,缓解案多人少的压力。
同时,为确保裁判文书唯一性,防止伪造、变造,各级法院要逐步推行裁判文书增加二维条形码做法。
据新华社
链接
现有文书样式存在七大问题
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杜万华说,20多年来,原有文书样式主要存在7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当事人参考使用诉讼文书类型较少,内容简单。
二是格式不规范、不统一,要素不完备,质量参差不齐。
三是缺乏对案件审理、争议焦点、裁判理由的充分说明或论证。
四是逻辑、结构不清晰,重复内容多,证据罗列多,法条照搬多,裁判文书冗长。
五是该繁不繁,该简未简,不规范、一刀切的现象广泛存在。
六是增加了新的诉讼制度和案件类型,原有文书样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七是诉讼参与人、社会公众对裁判文书的质量有更高的期待。
数据
1167.9万份民事裁判文书上网
自从2014年1月1日全面推行全国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以来,截至2016年6月底,上网公开的民事裁判文书1167.9万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14.4万份,执行裁判文书300.2万份,合计1482.5万份,占法院上网公开的各类裁判文书总数1883.3万份的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