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概率小、违法成本低 行车礼让斑马线有多难?

  
2021-12-03 11:04:50
     

 

  11月26日上午9时许,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大街与阜通西大街交叉路口一侧,一辆黑色大众轿车快速右转,与行走在斑马线上一名身着咖啡色羽绒服的男子擦身而过。轿车不减速不让行的做法,让该男子颇为不满,面露愠色。
  
  当天,记者在此路口蹲点观察的1个小时里,总计有160多辆机动车右转,大部分机动车能够减速或停下等行人通过,尤其是公交车全部在斑马线前停下礼让,但也有十几辆私家车没有礼让行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须礼让行人,机动车驾驶人违反法律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这意味着,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没有礼让行人的,属于违法行为。
  
  然而,记者近日在北京、天津等地调查走访发现,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不礼让行人、与行人抢道的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根据2017年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数据,此前3年平均每年全国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多达数千起。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概率较低且违法成本低。实际上,现有法律对于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这个问题已经有非常清晰明确的规定,不过在操作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特别是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加重违法责任。同时,需要培养驾驶人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
  
  处罚概率小违法成本低
  

  11月28日下午,记者在天津市蓟州区天一小区南门口的斑马线处观察发现,当时路上车辆、行人都不少,由于没有红绿灯,一些机动车在直行或左转时呈争先恐后之势,不礼让行人,甚至与行人抢行,行人只能试探着小心翼翼地前行。
  
  多名司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行车时存在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而不礼让的原因,包括“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规则不太清楚”“跟着前车走”“赶时间”“觉得当时与行人有一定距离不会产生危险”等。实际上,近年来,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根据2017年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数据,此前3年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共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交通运输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郑翔告诉记者,机动车礼让行人的规定,本质上是路权的分配问题。从人文关怀角度,应该保护弱势群体——行人,高速行驶的机动车隐含着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风险,需要限制其路权。但现实中,机动车未礼让斑马线的违法行为频繁发生。郑翔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概率较小且违法成本低。
  
  “任何违法行为的处罚,都需要考虑执法成本。能否在每个人行横道线都设置监控?能否使每个没有礼让的行为都受到处罚?执法成本和礼让行人所得的社会效益比是否合理?这些都需要考量。驾驶人能否做到普遍礼让行人,与城市文明程度有关,也与城市管理水平有关。”郑翔说。
  
  礼让习惯亟待培养形成
  
  早在2018年3月,公安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出行、顺畅出行。
  
  据此,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进一步曝光不礼让违法典型案例,推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等重点车辆带头礼让,同时加强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治理,适时组织整治行动。
  
  郑翔认为,交通法律要得到遵守,首先需要法律明确清晰且具有可操作性。而在礼让行人这个问题上,现有法律已经非常清晰,需要完善的是操作层面。她的建议是:一方面,合理设置清晰醒目的人行横道线,提醒驾驶人减速。可以引进先进的智能交通设施,国外已经有一种智能路口设施,一旦有人踏上人行横道线,则会触发投影,机动车驾驶人会看到人行横道线变成立体护栏,促使其下意识减速。
  
  “另一方面要加强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加重违法责任。同时,还需要培养驾驶人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这就需要广泛宣传路权分配的基本规则和交通伦理,倡导文明交通理念。”郑翔称。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刘爱君同样认为,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程度,使大家自觉遵守和执行礼让斑马线制度。同时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信号灯设置不出现通行交叉,将机动车转弯和行人直行通过交通信号分开等。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