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猜名能赚钱?揭秘“提现软件圈套”

  
2021-10-21 10:29:30
     

 

  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经常上网刷短视频。今年4月,她无意间看到一条“听歌猜剧,轻松赚钱”的短视频广告。出于好奇,她下载了这款名为“点点猜歌”的软件,完成任务后成功提现0.9元,后来她每天花2个小时在软件中答题,等完成任务准备提现时却发现,提现要求突然提高至“猜对5000首歌”。
  
  是不是被骗了?刘女士在网上提出了疑问,随后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一些人称之为“提现软件圈套”——看似答题越多赚钱越多,但任务难度越做越高,且始终无法提现。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像“点点猜歌”这类号称“答题赚钱”“猜歌赚钱”的软件还有不少,它们往往打出“轻轻松松赚钱”“新人下载即可获得大额红包”“不看广告也能赚到钱”“提现到账无门槛”等广告语,吸引人们下载APP答题、做任务。不少人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最终根本无法提现或仅能提现几元钱甚至几毛钱。一些人大呼:上当。
  
  提现功能夸大其词引流盈利才是目的
  
  那么,“猜对5000首歌”是否就真的可以提现呢?
  
  “根本就不可能提现。”来自北京大兴的肖女士说,她费尽千辛万苦答题做任务,“点点猜歌”答题的任务越来越难,到第4700个左右的猜歌环节时,开始出现泰语等非中文歌曲,还有不少题目没有正确答案。完成5200首歌时,软件显示已达到猜歌数量上限,但仍无法提现。
  
  肖女士告诉记者,她立即联系“点点猜歌”软件的客服。客服表示,该软件后续版本还在开发中,目前没有解决办法。“也就是没法完成提现,根本就是骗人的,骗取流量,浪费用户的时间。”
  
  实际上,类似的做任务、答题提现软件还有不少。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中看到不少“看小说提现”“听歌提现”的广告以及博主推荐视频,大多配文“赚零花钱了,操作简单,快去试试吧”。
  
  记者调查发现,手机提现软件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软件本身为用户提供实质性服务,提现作为引流的附属功能,吸引用户下载使用软件,这类软件通常是较为知名公司的产品,可以提现,但是金额较少,与其广告宣传并不相符。第二类是软件仅以提现为目的吸引用户,用户通过不断地做任务、游戏和观看广告完成时长来赚取提现金额,积累到应用规定金额时再提现。但用户普遍反映无法成功提现:完成一项任务后,这类软件会不断提高提现要求。
  
  据记者观察,大部分提现软件都存在虚假宣传、夸张宣传的问题,引流盈利才是软件公司的真正目的,大量用户根本无法提现,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任何奖励。
  
  诱骗用户或构欺诈情节严重可追刑责
  

  8月30日,新浪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发布信息显示,平台上与“提现”相关的投诉有近20万单。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段英子直言:“如果提现软件宣传的提现条件引发用户误解从而引导其下载,而这款软件在实际使用时却无法实现提现功能,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者虚假广告。”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违反者,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诱导分享、诱导下载以及虚假宣传等作为商家的营销手段,如果是隐瞒真实情况,欺骗消费者,或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可向服务者要求赔偿。”郑宁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分析说,从广告法角度来讲,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管,进行相应处罚;从合同法来讲,虚假宣传的内容若构成合同条款,且商家不以履行合同而以欺诈为目的,则可能构成合同欺诈,消费者既可以主张其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来讲,虚假宣传欺诈构成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分可能构成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可以起诉;从刑法角度来讲,若构成合同欺诈,其中不以履行合同为目的,单纯诱骗消费者的情况,严重者可能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可追究刑事责任。
  
  平台机构难以监管刑法介入很有必要
  

  针对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软件以“提现”为噱头,欺骗消费者,为软件引流的现象,郑宁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该类违法情形众多,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二是该类违法行为成本低、收益高,利益驱动使得这种现象难以管制杜绝。
  
  采访中,不少用户提出疑问:对于这类提现软件,手机应用市场平台难道没有监管责任吗?
  
  对此,刘德良表示,从法律上来讲,通常情况下平台没有主动监管的义务,但是针对屡遭投诉的提现软件,平台应采取相应措施,查证属实则可采取要求被投诉软件下架、限制被投诉软件进入应用市场等措施。
  
  同时,刘德良说,从机构监管层面来看,无论是工商监管、广告执法机关监管还是平台内部监管,面对提现软件换“马甲”反复上架的情况,都存在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若想根除这种现象,刑法介入是有必要的。尽管对于单个用户来讲,提现软件涉嫌诈骗的金额不多,但涉嫌诈骗的人数众多,也可能构成合同法上的诈骗。一旦构成诈骗,公安机关介入,将其作为刑事案件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可能是最有震慑作用和最终的手段。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