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巴蜀大地的法治征途上,有一群人以忠诚为笔、以担当为墨,书写着新时代四川检察事业的动人篇章。他们或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公正的尺度;或攻坚大案,以专业捍卫法律的尊严;或创新履职,让司法温度浸润百姓心田。他们是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坚守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是法治四川建设的先锋力量。
即日起,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法治报联合推出“四川检察先锋”系列报道,聚焦四川检察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记录他们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展现四川检察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生动实践。
曹颖频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李霜霜
先/锋/档/案>
白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85年12月出生,2009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法院、检察院工作,现任米易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获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四川省检察系统先进个人、攀枝花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推动建立的“花城检察卫士”团队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先/锋/誓/言>
“把公平正义展现在每一个案件的细节里,把检察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白华到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村小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受访者供图
“白叔叔,我现在学习成绩还可以,和班上好几个同学都成了朋友,约好了要一起努力,考县上最好的中学!”在接到白华的电话时,小安(化名)向这名关心他的检察官叔叔开心地汇报起了近况。
小安,是白华曾经办理的一起恶性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童年的不幸、家人的离去,让这名年仅十来岁的少年陷入危险与困境。这些年,在白华的积极推动下,小安的救助帮扶、户籍登记、就近入学、监护照顾等现实问题一一得到妥善解决。
看到小安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又重燃对生活的希望,白华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意义。他说:“检察人就是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法治的专业与温情,守护好人们心中珍贵的法治之光。”
2019年4月12日,攀枝花市检察院对一起“黑校车”危险驾驶抗诉案件出庭支持抗诉,白华(右一)出庭支持公诉
让受害者看到温暖之光
2020年,时任攀枝花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的白华参与办理了王某等人故意伤害、贩卖毒品、强迫他人吸毒、容留他人吸毒案。
“以王某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长期暴力逼迫未成年的小安兄弟吸毒贩毒,并致小安哥哥死亡,一审判处主犯王某死刑缓期执行。”白华告诉记者,“本来案件到此就可以结束。但通过审阅案卷、梳理案情后,检察机关坚定认为,王某作为恶势力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利用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强迫未成年人吸毒并致其死亡,犯罪动机卑劣、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属于‘罪行极其严重’,应当被处以更重的刑罚。”
记不清熬了多少夜,往返案发现场多少次,白华与办案组成员最终收集到了被害人受伤情况、周边群众证言等关键证据。攀枝花市检察院以一审量刑畸轻提出抗诉,得到省检察院支持,法院二审依法改判王某死刑立即执行。
在依法追诉犯罪的过程中,白华发现所有案件材料都没有记录小安后续的情况。“这个孩子的父亲早年因病离世、母亲因违法犯罪入狱,如今相依为命的哥哥已被伤害致死,带着伤的他,身在何处?现在过得怎么样?”虽然案件已经办结,这一连串的问题,让白华放心不下。
白华主动对接办案机关、儿童福利院、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反复核实查找小安的下落。得知孩子已被其外公接回普格县老家,白华与同事驱车300公里赶到普格县,看望一直牵挂的小安。“当时孩子八九岁,已到了上学年龄,但还没上到户口,也没有读书,身上还有伤,平日里沉默寡言,几乎不和人交流。离开时,看到孩子黯然的眼神和畏缩的动作,我们的心被揪得生疼。”回忆起初见小安的场景,白华记忆犹新。
回来后,白华报请单位帮助协调有关部门为小安就地开展医治、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了户籍登记、临时救助、就近入学等多项现实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白华与同事为小安争取到国家司法救助金、赔偿款等共计20余万元,并将小安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范围,每月获得900元生活补助。小安话语渐渐多了,眼里也生出孩子应有的光亮来。
不幸地是,刚刚过上稳定生活不久,小安的外公又因病离世,小安再次坠入孤苦无依的境地。得知情况后,白华第一时间通过当地检察机关联系村委会,商量解决办法,最终,联系其在外务工的舅舅说明情况,其舅舅综合考虑家庭情况后,自愿返乡抚养小安,并商定由村委会和舅舅分别掌管赔偿款的存折和密码,专项用于小安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后来,舅舅使用国家司法救助金为小安修建了一间温馨整洁的卧室。
该案获评第五届四川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全国检察机关精品刑事抗诉案件,并入选最高检第四十五批指导性案例。
为误入歧途者重燃希望之光
2019年4月,白华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伙同他人盗窃芒果案。未成年人小凯(化名)因伙同他人盗窃价值4万余元的芒果,被一审法院以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1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一审判决后,小凯提出上诉,白华为该案的承办检察官。
仔细审查案卷后,白华全面调查了小凯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小凯是外地人,早年父母离异导致其无心学习、随之辍学。因缺乏关爱引导,休学期间交友不慎,受他人裹挟参与盗窃,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案发后,小凯真诚认罪悔罪,如果就这样对小凯判处实刑,他的人生将可能变得更加灰暗。”白华想,能否在法律的尺度内,尽力教育和挽救这个迷途少年。
通过积极引导侦查、补充证据材料,并与承办法官充分沟通,在白华的努力推动下,小凯家人代其积极退赔并取得了被害人谅解。经法院二审,小凯最终被改判缓刑。
当听到自己可以重返校园继续学业时,小凯始终低垂的头突然抬了起来,黯淡许久的双眼迸发了重获新生的光芒,“就像被暴雨浇透的灰烬里倏而复燃的火星。”白华说。
白华参与并见证了攀枝花市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过程。多年基层一线的办案经历,将白华打磨成了一把既锋利又温情的尺子。他能准确度量案件的法律刻度,却也在无数个瞬间,被当事人眼底的泪光灼伤。这些细微的震颤,让白华在办理案件时,总会多打一个问号,多想一步办法,多尽一份责任。
守护群众心中的法治之光
白华总说,“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守护的不仅是公正,更是生活的希望。”然而,每办结一个未成年人案件,都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必不可少、刻不容缓。“那些迷茫的眼神、稚嫩的忏悔,无不诉说着同一个事实:如果早一点让他们知道法律的边界在哪里,很多悲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白华说道。
在担任攀枝花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期间,白华积极整合两级检察院未检力量,以攀枝花市检察院“大白”工作团队为起点,变“单兵作战”为“集体会战”,指导打造全省特色未检宣传教育品牌“木棉花开”,带动全市检察机关72名检察干警担任103所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各类法治巡讲活动520余场,覆盖师生群体超10万人次,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他带头探索未检业务统一集中办理,提高办案质效;推动出台攀枝花市加强和规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意见,督促整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混关混管混教”,多项工作获上级机关肯定。
在成为攀枝花市检察院团支部书记后,为鼓励青年干警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白华发起并组建“花城检察卫士”青年先锋队,动员组织青年干警积极投身到扫黑除恶、禁毒斗争、乡村振兴、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一线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500小时,以实际行动让法治化作群众生活中可以触摸的温暖。2023年,攀枝花市检察院“花城检察卫士”团队被命名为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4年2月,白华调任攀枝花市仁和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到任后,他又牵头组建“仁爱人和”办案团队,聚焦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的综合司法保护,构建起“检察+民政+教育+慈善+就业”多元化社会综合救助机制,把检察机关的“独角戏”变成多方聚力的“大合唱”,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一个需要呵护的角落。
攀枝花市仁和区检察院联合妇联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师资库,凝聚检察力量、社会力量、家庭力量,构建“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政策宣传体系,为家长科学教养子女“支招”出力。推动建成仁和区妇女儿童维权站示范点,依托该平台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共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中坝乡敬老院、布德镇敬老院挂牌“老年人权益维护观察点”,确保辖区每家养老机构均有一名团队成员负责联系,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养老诈骗等法治宣讲和实地检查,以“检察蓝”守护“夕阳红”。2024年7月,攀枝花市仁和区检察院组建专业团队守护最美“夕阳红”工作做法入选全国检察机关落实“十一号检察建议”典型事例。
2025年4月,白华被任命为米易县检察院检察长,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回望走过的路,白华向记者坦言,农民工讨回欠款后的泪光,被害人获得救助时的涕零,罪错未成年人完成青春救赎的重生……这背后折射的,都是良法善治的光芒,而他的使命就是继续加强法律监督,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守护百姓心中那束珍贵的法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