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警犬训导员:练就“人犬合一” 神兵利器护平安

  
2024-05-08 09:40:39
     

警犬大队大队长杨小龙正在训导警犬

  
李梦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谭别林 文/图
  
  警犬在破案侦查、安保警卫、治安巡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它们训练有素、忠诚可靠、使命必达,是特殊的警察,也是警察最得力的“战友”。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现有8名警犬训导员与18只警犬。一群青年训练员默默坚守,在多起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发挥着积极作用。达州警方训导的追踪犬“十一”气味分化能力强,性格稳重,表现稳定,多次参与全市重大刑事案件侦破;搜捕犬“利剑”是公认的全能犬,基础科目扎实,体格强健,适应能力强,搜捕战绩赫赫;搜爆犬“达昆”是2023年在公安部昆明基地毕业的新犬,来到达州后多次参与重大活动的搜爆工作,近期将作为“种子”选手参与第三届全省公安机关警犬技术比武竞赛……由于警犬的服役期通常只有八至九年,训导员与所带的警犬注定要经历离别。纵然多有不舍,训导员仍需快速调整心态,继续与他们的“新战友”(警犬)一起守护群众平安。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成立于2016年。成立之初,大队仅有6名警犬训导员和3只警犬,多数警犬训导员还是从其他岗位抽调过来的。一开始,初来乍到的年轻队员们对警犬、训导员工作没概念,后来通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队员们才逐步掌握训犬要领。
  
  随着训犬经验的增长,队员们在感受到工作不易的同时,也在日复一日共同训练、工作中,真切感受到警犬是他们最亲密的“战友”,逐渐找寻到工作的乐趣和意义。训导员黎东说,前往省公安厅警犬基地学习时,全省的优秀训导员和警犬们整整齐齐站在基地里,威风凛凛,好神气!队员武昊说,带着警犬成功锁定罪犯的活动区域时,觉得很有成就感。队员李海林说,有次警犬生病,他被吓坏了,才明白自己跟警犬的情谊已如此深厚。
  
  目前,该大队已有9名民辅警,4名80后,4名90后,1名00后,其中8人是专职警犬训导员,1人2023年被表彰为“全省最美辅警”。最初的6名队员全部工作至今。队员们说,热爱是最大的动力,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热爱体现在对警犬的悉心照料上。担心警犬中暑,队员们每逢夏季总是提早做好准备,为犬舍通风,备好冰水。担心警犬生寄生虫,队员们就为它们定期安排药浴杀虫。平日里,除了狗粮,队员们还会精心准备鸡架汤等美食,给警犬加餐。队里不仅有定点的宠物医院保障警犬健康,队员们也会时刻紧盯警犬安全,谨防警犬误吞物品或受伤。
  
  热爱还体现在对警犬的情感呵护上。队员们说:“有时,警犬也像小朋友一样,训练时会调皮、会分心,我们看着也着急。这时,我们要控制情绪,等冷静下来后再跟警犬互动。一旦表现出烦躁焦虑的情绪,会伤害警犬,且很难修复。只有愉悦的训练,才能让警犬保持良好的状态。”
  
  训犬需要“大智若愚”
  
  一只能上战场的警犬,通常需要训导员在半年到一年间加强训练与实战融合。
  
  训导从幼犬的启蒙训练开始。这个阶段,是训导员与警犬相互熟悉、建立感情的阶段,但基础科目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训导员一般会以食物、鼓励、玩具奖励的方式,训练幼犬掌握随坐、卧、立等服从技能,为实战科目训练打基础。训导员也会通过训练检验幼犬的动力、耐力、胆量等综合能力,准确判断幼犬是否有成为警犬的潜质。
  
  基础科目训练结束后,进入实战科目训练阶段。这期间,警犬大队会针对德国牧羊犬、马犬、史宾格犬等不同犬种的特点与优势,训练追踪、鉴别、搜索等能力。
  
  关于训练的技巧、方法,队员们说虽然没有统一标准,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得学会“大智若愚”。
  
  有时,训导员与警犬的互动看上去像在玩耍,实际是训导员通过奖励鼓励警犬,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记忆。警犬的训练内容、时长也并不固定,每只警犬都不同。具体训练内容由训导员通过警犬的状态、科目、优势灵活制定。
  
  针对性训练是警犬的常态化训练,例如大部分警犬容易晕车,会影响工作状态,队员们通常会在幼犬阶段训练其乘车,让警犬提早适应。
  
  今年4月以来,警犬大队开始全力备战第三届全省公安机关警犬技术比武竞赛,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比武考核科目合练。经过队内选拔,“达昆”“利剑”“疾风”脱颖而出,将有望代表全市参与搜毒、搜捕、血迹搜索三个科目的竞赛。
  
  “‘达昆’性子急,机敏但不够细致,‘利剑’不够果断,还要多鼓励它,‘疾风’经验丰富,要调动它的积极性,让它兴奋起来。”合练时,警犬大队大队长杨小龙总能一眼看出不足,清晰提示训导员训练方向。队里18只犬的习性特点,早已印刻在杨小龙心里。在他看来,训导员与警犬的融合度不够,不可能训出合格的警犬。
  
  人犬合一屡立战功
  
  警犬大队隶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协助侦破刑事案件是警犬大队一项重要工作。
  
  协助刑侦工作的警犬多是追踪犬、血迹搜索犬等犬种。抵达现场后,这些警犬会通过自身对气味的高度敏感开启工作模式,展开全面搜查。但在侦勘现场,没有如日常训练时划定的起点、终点线,训导员只能依据初步掌握的信息通过警犬巡线追踪大致划定犯罪人员的行径路线,搜查途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气味干扰源,面对复杂变化的侦勘现场,人犬合一是基本前提。
  
  人犬合一意味着训导员要时刻关注警犬的工作状态,例如警犬执意要前往某些“非常规”路段,哪怕需要重新调整侦查思路,也要坚定地一同前往侦察。
  
  充分的信任会形成合力,发挥奇效。达州警队流传着一个神勇警犬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警犬大队队员黎东和他的警犬“黑豹”。
  
  当时,在接到达州某地一起刑事案件侦察请求后,为对警犬追踪多争取一点时间,黎东迅速带领“黑豹”赶赴搜捕现场。到达现场时正值夜深,搜索范围在山区,黎东与“黑豹”即刻启动搜捕工作。近两小时后,“黑豹”在半山腰一条小路上停下来,开始吠叫,发出信号。在“黑豹”的吠叫下,犯罪嫌疑人手持50厘米长刀现身,现场情势十分危急。这时,“黑豹”再次通过大声吠叫成功震慑对方,为黎东等几名刑警制服犯罪嫌疑人争取时间。最终,民警成功抓捕嫌疑人。
  
  武昊也有类似的经历。他的“十一”曾带领他夜奔数个路口后突然停下。“十一”的吠叫成功引出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嫌疑人准备持砖头袭警时被警方抓捕。
  
  有一次,训导员黎东、武昊带领警犬前往深山搜毒。几名民警与警犬一道从晚上10点一直搜到第二天凌晨6点。由于害怕警犬的吠叫声“打草惊蛇”,训导员向警犬下了不吠叫的指令。警犬高度配合,数小时内没有发出任何大的声响,最终警方顺利搜出毒品。这是辛苦训练的成果,更是训导员与警犬间的默契使然。
  
  社会面巡逻、安保警卫、找寻失踪人员……警犬大队也在社会治安工作及服务群众等多方面发挥作用。这些年,警犬大队队员与警犬们一起救下摔伤、不慎跌落等失踪群众近百人。
  
  守护平安步履不停
  
  队员们都说,训练时间久了,就懂得警犬不是机器,不可能做到完全精准执行指令。但警犬同样也是有情感的生物。训导员的真情付出,警犬能够感受得到,只有双向奔赴,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默契,更好地开展工作。
  
  其实,一路携手成长,队员们早已将警犬视为家人、朋友,或自己的孩子。外出执行任务又增添了一份战友情。队员们都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犬舍跟警犬聊聊天。警犬听不懂也无妨,对队员们来说,聊天过程中的眼神交流、情感互动,已经足矣。
  
  队里待的时间久了,队员们要学会适应各种离别。黎东的“黑豹”数次立功,是公安部表彰的“功勋犬”,它牺牲在了一次抓捕行动中;“昆达”也牺牲在搜索任务现场……队员们将它们埋在了大树下,有时间就去看看它们。
  
  警犬大队里还有几只警犬已快到退役年龄,所有警犬也终有退役的那一天。队员们说,离别是很伤感的话题,不敢想,也不想面对。
  
  杨小龙理解队员们的情绪,常宽慰队员:“作为专业训导员,面对离别,可以有不舍的心情,但要学会快速整理心情,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因为训导的工作不能停下,群众的平安仍然时刻需要我们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