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依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耍惹阿觉:村民们的“金嘴哥”

  
2023-12-12 14:53:3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人物小档
  
  耍惹阿觉,男,彝族,中共党员,1977年2月出生,现任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依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优秀村主任和县级“先进德古个人”等称号。
  
  在峨边彝族自治县的西南方向,360里林海深处迷雾缭绕,浓雾紧锁,蕴藏着一块神秘之地——黑竹沟,这里曾被喻为“中国百慕大”。而在黑竹沟依乌村,有一名远近闻名的人民调解员——耍惹阿觉。凭着高超的调解方法,耍惹阿觉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出色的调解能力获得广泛好评,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金嘴哥”。
  
  ●在调解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1977年出生的耍惹阿觉,从小跟着家族长辈参加人民调解。调解场景、调解语言、调解方法……都给耍惹阿觉留下深深的记忆。自成年开始,耍惹阿觉便立志从事人民调解事业,成为了一名人民调解员,并已为之奋斗了28年。
  
  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耍惹阿觉深知人民调解工作是为党解难、为政府分忧、为群众服务的重要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主动向老一辈“德古”学习彝族习俗,努力熟悉彝区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和案例,掌握“德古”调解方法技巧;另一方面,他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并通过自学参加成人高考获得本科法学文凭。在长年累月的学习中,耍惹阿觉储备了大量的法律知识和彝区矛盾纠纷化解知识,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成为一名熟练化解各种矛盾的行家里手。
  
  调解纠纷时,他除了需要在掌握事情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更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调解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法治观念比较淡薄,特别是遇到人身损害类纠纷时维权难度很大。2018年6月13日中午,耍惹阿觉在调解室调处一起邻里纠纷时,电话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他接通后,对方说话语速缓慢而深沉,感觉悲恸欲绝。对方问他是不是调解员耍惹阿觉?对方说他的孩子在贵州务工发生了意外,之后与施工单位由于语言交流障碍、民族习俗等原因迟迟达不成协议,想邀请他去调解。耍惹阿觉得知情况后第二天便和家属代表一同前往贵州。赶到事发地后,耍惹阿觉仔细查明案件事实,悉心了解双方当事人诉求,用彝语和彝族风俗习惯对当事人开展思想工作,用汉语与施工单位律师进行交流和协调,经过7天艰苦细致的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施工单位一次性支付工伤赔偿费共计127万元。
  
  ●积极探索创新人民调解新路径
  
  基层调解工作繁杂琐碎,但耍惹阿觉认为,践行为民初心就是要体现在一次次、一件件、一趟趟调解为民的实事里。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村调解员每周轮流到村民中走访座谈、拉家常,每月至少组织1次“调解问计坝坝会”“纠纷线索征集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4年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300余个,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2022年,村民曲别某某与沙玛某某因婚姻纠纷引起双方家属人员聚集,镇街道被围得水泄不通。接到电话后,耍惹阿觉立即赶往现场。当时现场情况复杂,双方家属互不相让,矛盾眼看就要激化升级。耍惹阿觉先想办法稳住双方家属的情绪,在此过程中,他一度被双方家属团团围住,但他没被这种场面吓住,耐心细致地向双方家属讲法律、讲利害。待双方家属情绪慢慢稳定后,他抓住矛盾缓和时机邀请本地德高望重且熟知彝族民俗的“苏易”(彝族有威望的老人)、“德古”等共同参与调解。考虑到双方家属人数众多,且情绪激动,通过采取“背靠背调解法”,向双方家属代表讲情理、讲法律、讲民俗,最终,促成双方协商一致达成调解协议,并跟进做好司法确认,成功避免了因婚姻纠纷引发上百人聚集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耍惹阿觉在实践中发现,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大多是由于法不明、理不清造成的,而老百姓之间发生纠纷时也更乐于借乡土文化、用乡音乡情、靠乡土办法来化解。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向老一辈“德古”学习,耍惹阿觉积极探索独具彝族文化特色、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德古”调解新模式,把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少数民族习俗和国家法律法规相融合的“阿觉调解法”,融合讲情、讲理、讲法、讲民俗、讲传统“五讲”,运用“双语调解法”“亲情调解法”“背靠背调解法”等“五法”,把“五讲”贯穿于“五法”,将“五法”应用于纠纷化解,根据不同类型案件及当事人实际情况和特征进行灵活细致的调解。
  
  ●强化群众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
  

  耍惹阿觉坚持把提升人民群众法治素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向上级机关争取,率先在全县将村调委会与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视频连通,联系邀请帮扶单位领导担任“德古”人民调解指导员和法治宣传员。坚持“一周一学”学习制度,每周召开学习分享会,通过人人学习、人人领读、人人谈体会,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曾经的“法律门外汉”如今都成了“法律明白人”,成功实现了“民间德古”向“德古人民调解员”的角色转换。
  
  耍惹阿觉是一名人民调解员,也是峨边特色的基层理论品牌——“德古彝汉双语讲堂”的一员。这些年,按照省司法厅关于人民调解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统一部署,他将自己熟知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与彝族风俗习惯结合起来,彝汉双语切换自如,把讲座搬到群众身边、把理论带入群众心中,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需要,与老百姓“围圈圈”“排排坐”,用“彝家话”和“民间理”拉近距离、理性引导,让党和政府的理论政策深入人心。
  
  耍惹阿觉积极响应全县“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宣讲移风易俗、环境治理、天价彩礼整治等,成功劝解多起“高价彩礼”和丧葬铺张浪费行为。近四年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36场次、家访夜话300余场次。近十年来,耍惹阿觉所在的村未发生一起上访、上诉和刑事案件,法治的种子在依乌村高山峡谷间落地生根。今年10月8日,耍惹阿觉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他赴京接受表彰,并作为调解员优秀代表交流发言。
  
  调解如春风化雨,调解将干戈化为玉帛。28年来,耍惹阿觉参与化解的矛盾纠纷上千起,历年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的传承与弘扬、热爱与坚守、努力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