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川省女子监狱十一监区党支部书记、副监区长胥静
人物小档
胥静,女,中共党员,1990年6月出生,现任四川省女子监狱十一监区党支部书记、副监区长。参加工作10年,她敢于创新、奋发有为,快速成长为四川监狱新生代排头兵。2019年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因援鄂工作表现突出,2021年1月荣获司法部个人三等功,2020年7月荣获省监狱管理局个人三等功。
“胥导”“策划达人”“无恙警官”……在四川省女子监狱(以下简称“省女监”),胥静有许多“标签”。说起她,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面对赞誉,胥静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她告诉记者,她想活成一株木兰,坚定地向下扎根丰盈自己、向上生长庇护他人,盛开在繁花似锦的新时代。
她是播撒希望的“无恙警官”
2020年,30岁的胥静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生死考验”——援鄂期间,她作为密接人员被隔离。“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把我的眼睛捐出去!”胥静回忆说,当时,她一边在心里做了最坏打算,一边利用隔离期策划思考着一套适合武汉女监实际的罪犯教转方案。
“藏蓝守望,我在你身边!我是无恙!亲爱的各位战友,全体服刑人员,你们好……”耳机连结手机,胥静用简单的设备化身“无恙警官”,在隔离期完成了广播栏目“无恙之声”的第一期录制。从思考到录制再到实施,这档不到一周时间就策划完成的“无恙之声”,用声音的力量舒缓了隔离点罪犯紧绷的神经,在战疫“红区”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如今,再谈起那段时光,胥静心中仍是满满的自豪感、使命感。
解除隔离后,胥静第一时间回到“战场”。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拖着音响奔走在监舍与监舍之间,不断充实完善“无恙之声”广播栏目的内容,并将此与省女监“萨提亚自我成长矫正模式”相结合,形成了“生命的颜色”主题教育方案。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胥静让四川监狱文化改造的种子在武汉女监生根发芽。
“无恙,见信好!我知道你来自四川,知道你和我一般大。可你在门外,是为祖国鞠躬尽瘁的勇敢的90后,我却在门内拖祖国的后腿,每当看到窗外默默奋斗的白色身影,我的负罪感就加深几分,多想向着阳光大声呼喊:还祖国一片安宁,让你可以早日回家!”援鄂期间,胥静收到许多罪犯来信。“无恙警官”深入人心,助力一个个迷途灵魂重新站立。
她是满含情怀的支部书记
2021年,胥静再次迎来全新挑战,前往省女监出监监区任党支部书记,主持监区工作。“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女娃,能做好庞杂的监区管理工作吗?”出监监区功能项目多、罪犯结构复杂,监区民警们心中有些忐忑。
面对困难与质疑,胥静泡在监区里整整一周,快速摸清情况,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梳理出监区现有管理缺项。在第二次监区会议上,胥静就拿出了一套符合监区实际的详实工作规划。
有了“作战图”,接下来就是努力奋斗。第一个月,监区“嬗生工作室”成立,监区民警在胥静的组织下将重难点工作、特殊改造个案都纳入工作室思维碰撞、集智共建;第二个月,“嬗生计划”理念成形,刑释人员黄某种桃成功的案例启发了胥静,她将“让世界多一颗桃子,少一例犯罪”作为监区出监教育理念;第三个月,“嬗生计划”羽翼渐丰,嬗生锦囊、阿卡贝拉艺术矫治、出监教育心理课程……一项项既务实又不乏创新的教育矫治措施在监区落地生根。在胥静的带领下,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青年队伍正活力满满、茁壮成长。
她是拒绝躺平的“专业胥导”
省女监素有“文化女监”的美名,开展的文化活动独树一帜。2011年刚到省女监时,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胥静很快在各类文艺比赛中崭露头角,给大家留下了“专业”的深刻印象。
“大家都说我是专业的,可做解说、拍视频、编节目,这些在学校从未学过,我其实一点都不专业!”虽然胥静“不专业”,但就是这样“不专业”的她,一次次接下了专业度极高的任务。
2014年,胥静被任命为执行导演,策划组织安排省女监当年的元宵汇演。“行!保证完成任务!”虽然没有策划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但胥静一口答应了下来。立下“军令状”后,胥静开始在网上大量收集大型文艺汇演的视频,泡在电脑上从早看到晚,着手完善活动方案。大到节目类型设置,小到话筒数量,胥静事无巨细全部了如指掌。汇演当天,活动大获成功,“胥导”名号由此打响。
担任省女监教育改造科副科长期间,她继续发挥优势,接连策划组织多起大型活动:先后筹备5期女监故事在电视台播出;策划制作文化建设专题汇报片,助力省女监顺利通过全国十大文化监狱案例评选;策划开展“新绿·七色”罪犯文化艺术节,将传统文化、思政课程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形成独具女监特色的艺术矫正模式,被确定为全省监狱系统监区文化十大品牌之一。
青春何谓,青年何为?胥静用10年从警生涯,3000多个日夜的奋发与生长,作出了回答。她说想做一株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木兰,以站立的奋进姿态,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融入四川监狱的建设与发展,盛开在繁花似锦的新时代。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