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他随部队进驻香港;如今,他远赴白玉县开展定点帮扶

  
2022-07-06 11:41:58
     

听四川第一批驻港兵讲述报国梦

  

  【人物小档】

  

  白洋,中共党员,四川省嘉州监狱九监区副监区长,现任省监狱管理局驻甘孜州白玉县赠科乡扎马村第一书记。2011年、2013年荣记个人三等功各1次,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9年被乐山市司法局评选为“党员示范岗”,2021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

  

  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让四川省嘉州监狱民警白洋想起了21年前自己守卫过的那片土地:“心情很激动!我们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强大,作为一名曾经的驻港兵现在的监狱人民警察,我自豪!”

  

  放弃“铁饭碗”他成为四川第一批驻港兵

  

  “可能国庆出生的人都对祖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吧。”今年41岁的白洋说,他的生日是10月1日,从小就希望能从军报国。2000年,白洋毅然辞去国营企业的“铁饭碗”,经过层层选拔,如愿成为四川第一批驻港兵。

  

  在部队服役的两年里,白洋一直刻苦训练勇争标兵。2001年12月,经过一年的训练,他随部队进驻香港,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防务任务。这一年,他担任连队团支部宣传委员和营饭堂播音员,先后参与军营开放日、与香港市民义务植树、香港回归五周年文艺汇报演出、实兵演习等重大任务,多次接受检阅,展现了驻港军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白洋还记得,当他和战友外出参与义务植树,香港市民会停车让行,挥手致意;军营开放日,来参观的香港市民用不熟练的普通话跟他交流,叫他们“解放军”……

  

  驻港服役期间,因为表现突出,白洋被评为“优秀士兵”。

  

  严格执法 他是能拼善赢的“排头兵”

  

  2002年退伍回到老家,白洋没有重回国企。2004年,他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四川省嘉州监狱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卸军装不褪“军魂”,在监狱工作18年,白洋时时处处争当“尖兵”。

  

  从事监区管教工作的10年里,白洋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对管教的上百名罪犯情况,他了如指掌,哪个罪犯心理有波动他一看就知晓,总会提前介入将隐患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他工作认真负责、严谨仔细,档卡簿册规范整齐,办理的上百起减刑假释案件无一差错。

  

  担任监区分队警长的5年里,他在罪犯计分考核、分级处遇变动等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白洋说:“无论从军还是从警,头顶国徽、穿上制服,就是代表国家,就应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工作中的白洋还是一个爱动脑子爱学习的人。在一次负责罪犯出监材料报送的过程中,他发现罪犯出监鉴定表是手填且需 一式三份,作为一份重要的执法文书手填既不规范效率也不高,为此他主动与其他管教民警商量制作电子表格通过电脑打印并请业务部门审核,最终在全狱推广使用。

  

  2010年全省政法系统开展阅警式活动,白洋作为监狱方队的一员,在阅警式上展现了监狱系统良好的精气神。工作以来,白洋多次参与监狱重大任务,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全省监狱系统组织的文艺汇演和辩论比赛,并分别取得三等奖、第三名的成绩。

  

  定点帮扶 他是战果显著的“尖兵”

  

  2021年7月,根据省直机关工委的统一安排,嘉州监狱要选派民警到甘孜州白玉县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白洋主动报名。

  

  从古城嘉州到金沙林海的白玉,白洋克服高寒缺氧、远离亲人、语言不通等困难,到村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摸清了村情、户情,编写制定了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帮扶方案。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白洋和当地群众同坐一张凳、同围一堆火,同吃、同劳动、同学习,充分发挥监狱系统党建和法治优势,在短时间内就打开了工作局面。村级党支部运行逐步规范,农牧民党员主动佩戴党徽,亮身份、做示范,党员先锋作用逐步凸显。他帮助村民养殖藏香鸡、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组织村民自建30余个蔬菜大棚,有效解决冬季缺乏新鲜蔬菜的难题,显著改善村民的饮食结构;他定期开展农牧民夜校,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及时传递到农牧民群众的心中。

  

  2021年底,白洋所在的扎马村先后迎接省州三次交叉检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估,考核均为优秀,所在村被甘孜州委评选为2021年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白洋被白玉县组织部评定为驻村第一书记考核优秀等次。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