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 门之间的“摆渡人”

  
2021-08-26 11:40:10
     

 

 

刘爱华认真检查监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省公安厅供图
  


  刘丽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刘爱华和同事每天上下班进出看守所时,都要经过两道大门:外面一道是A门,里面一道是B门。A门以外是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B门以内是高墙深锁的羁押场所。
  
  “从A门到B门,是警示也是‘修行’;从B门到A门,是自由也是‘摆渡’。从这里进出的人都曾经从别人的世界路过,笑过哭过痛过恨过悔过,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头来过。”刘爱华说。
  
  ■人物小档
  

  刘爱华,女,汉族,现年49岁,天全县看守所副所长。从警30年,扎根基层监所11年,以监所女警的铁血柔情和无限忠诚,模范践行监所民警的职业操守和“三牛”精神,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监管民警、公安工作先进个人、最美警花等称号,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5次被评为天全县“三八”红旗手、“巾帼示范岗”,2021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面对在押人员 用真情感化帮他们重燃希望
  
  今年5月25日,是死刑犯刘某和潘某被执行死刑的日子。天全县看守所所长朱国伟从监控视频中看到了这样一幕:刘某和潘某离所之前,不是像他以前看到的那种大哭大闹的场景,而是对着摄像头深深地鞠躬,感谢看守所民警对他们的教育和关爱。
  
  刘某和潘某曾经是在押人员中问题最多、最难管的两个人,两人都是因为故意杀人被判了死刑。进入看守所以后,他们经常违反监规,情绪起伏大,喜怒无常。为了避免他们的行为给在押人员产生负面示范效应,同时保证不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况,刘爱华决心要努力消除潜伏的隐患。
  
  刘爱华多次找机会和刘某、潘某谈话谈心。一开始,刘某和潘某都非常抵触,不愿意多说话。刘爱华也不着急,她相信时间久了总能找到突破口,打开他们的心扉。
  
  有一次,刘爱华通过观察刘某的举动发现了一个情况。一连两天,刘某都在两个鼻孔里塞上了卫生纸,看上去显得很难受。刘某告诉刘爱华,自己的鼻炎犯了,老是流鼻涕,看守所的鼻炎药也不起作用。刘爱华详细询问了刘某鼻炎的有关症状,然后到处咨询医生、朋友,有人给她推荐了一款治疗鼻炎的特效药。
  
  刘爱华自己掏钱把药买了回来,交给看守所的医生确定可以使用后,送给了刘某。第二天,当刘爱华巡视监舍从刘某所在的房间前经过的 时 候 ,她 听 到 刘 某 喊 了 一 声“姐”。刘爱华的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感到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在这以前,刘某一直喊刘爱华为“刘所”或者“刘管教”,刘爱华从称呼的改变这个细微的变化中察觉到了某种希望。
  
  刘爱华回头看着刘某,刘某感激地说:“谢谢你!我犯鼻炎好几年了,一发作就不停流鼻涕,很难受,买过很多药效果都不好。你昨天给我的药,喷了几次就感觉好多了。”刘爱华安慰他说:“好了就好,以后有啥子事情不要闷在心里,好好说,只要是能帮的,我们都会帮你。”
  
  细心的刘爱华还发现,刘某的家人从未来过看守所探视他。而一到探视日,刘某的情绪就显得格外暴躁。在刘爱华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方面反复做工作,刘爱华终于与刘某的家人取得了联系。为了说服刘某的亲属来看守所探视,刘爱华利用休息时间前前后后跑了10多趟刘某的家。历时两个多月,刘某的家人终于同意到看守所探视刘某。
  
  有了家人的关心,从此以后,刘某就像变了一个人。而刘某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潘某,他也开始慢慢消除敌意,接受看守所民警的教育和感化。后来,两人还现身说法,教育新入所的在押人员要服从监管。
  
  死刑犯叶某因巨额受贿,于2011年被天全县看守所收押,他也是刘爱华重点关注的对象。一审被判死刑后,焦虑、绝望的叶某不吃不喝,拒绝与人交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刘爱华深知,亲人尤其是父母和孩子往往是很多人情感世界的软肋,所以她尝试从这个角度打开叶某的心结。
  
  在交流中,刘爱华发现叶某精通通讯工程技术,便鼓励叶某在专业领域能有所建树,争取重大立功表现,同时想办法给他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和纸笔。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成果需要身份证,叶某当时没有身份证,刘爱华又四处咨询,了解到通过专门机构申请可以不用身份证。当叶某将需要的资料准备齐全以后,刘爱华通过叶某案的办案单位将申报材料转交给了中纪委,后来这两个项目都获批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叶某因有重大立功,有关他的案件正在二审重审中,叶某本人也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面对新冠疫情 付出人间大爱确保监所安全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为切实落实监所防疫标准高于社会标准的工作要求,刘爱华带头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所民警做出示范。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天全县看守所从2020年2月1日起便实行隔离管理模式。民警们在进入第一道大门之后,便与外界和家人中断了联系。那些漫长而艰难的日子,至今仍让民警们难以忘怀。
  
  对于双警家庭的刘爱华来说,需要面对的困难更多一些。她的爱人是一名刑警,当时正在办案途中无法顾及家庭,她的母亲因突发脑梗住院,女儿又生了重病。然而,刘爱华没请一天假,就连她的二伯去世,也未能前往奔丧。
  
  刘爱华把心血倾注在了看守所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当她发现民警未按规定做好防疫措施时,她立即前往铁面纠违;组织在押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时,她认真开展知识宣讲;看到在押人员因疫情形势严峻而满脸忧虑时,她主动宣传防控形势,舒缓他们的焦虑情绪;对监室清洁、消毒和为在押人员监测体温时,她每天都准时到现场检查,从不漏过任何一个环节。正是她细致入微的工作和平凡的坚守,确保了监所绝对安全。
  
  疫情期间,天全县看守所帮助各地法庭远程视频审理600多人次,制作法律文书1000多件。该所的所有民警都憋着一股劲儿,大家上下一心,顽强迎战,不仅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还保持了看守所零事故、零违纪以及零感染。
  
  在防疫一线,刘爱华坚持连续工作了55天,她的这股拼劲也激励了很多年轻民警。“‘刘妈’岁数比我们大,但是她事事带头干,我们实在不好意思偷懒,再难也要咬牙坚持。”该所一名青年民警说。
  
  面对黑恶势力 奉献赤胆忠心铲除社会毒瘤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刘爱华深知看守所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她从注重掌握在押人员思想状况入手,通过精细化管教,充分发挥监管场所第二战场作用,加大深挖余罪工作力度,与办案部门密切协作,形成打击违法犯罪工作的合力。
  
  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持续深入推进,看守所在押人员达到了一个峰值,值班民警们都是满负荷运转,工作压力陡然增大。不管该不该自己值班,刘爱华每天总是在凌晨2点30分准时醒来,因为这是看守所白班和夜班交接的时间点,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间段。不管是寒冷的冬季,还是闷热的夏季,只要在看守所,刘爱华都要坚持在羁押区全面巡查一遍,即使睡觉也是合衣而卧,防止出现意外状况时来不及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深夜,看守所里一个平常喜欢装病的“村霸”突然犯病了,管教民警判断不准是真还是假,便在对讲机里呼叫刘爱华。刘爱华立刻赶到押室,凭经验判断“村霸”这次是真的病了,于是立刻联系救护车及时将其送到了医院。
  
  “村霸”的亲属闻讯后,立刻赶到医院想要找民警要个说法。但是,“村霸”苏醒以后立刻制止了亲属无理取闹的行为,并告诉他们:“不要找看守所的麻烦,管教民警对我不错。”正是由于刘爱华细心的工作,才有效预防了一起责任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赢得了在押人员亲属的信任。
  
  “208”涉黑涉恶专案的涉案人员多达45名,涉案罪名多。其中,该团伙头目和骨干人员等12人被羁押在天全县看守所,且部分为刑释人员。入所后,刘爱华观察发现,这些人以前欺软凌弱惯了,不服从管教。其中,该团伙头目董某更是煽动监室人员抵触管教,该团伙骨干成员李某严重闹监,该团伙另一骨干成员曹某严重扰乱监室秩序。对此,刘爱华当即对这3人予以重罚。
  
  不久以后,有人放话出来,要报复刘爱华的家人。当时,刘爱华的女儿正在雅安市的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二,收到了一封匿名恐吓信。为了安全起见,刘爱华只好将女儿从市里的重点中学转回县上的一所中学,由家人轮换接送其上下学,直至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女儿放弃了选择川内的大学,到外省求学。
  
  面对威胁和恐吓,刘爱华从容淡定,对于“牢头”“狱霸”等行为,依然坚持露头就打,很快刹住了该犯罪团伙的嚣张气焰,圆满完成了“208”涉黑涉恶专案羁押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