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戴妈”:社区平安守护者

  
2020-12-10 14:23:46
     

戴鹏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社区群众的心 省公安厅供图
  


  本报记者 张磊
  
  四川公安“向人民报告”系列先进事迹展播
  
  今年56岁的戴鹏是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河北派出所民警,2015年,戴鹏被省总工会评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2017年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戴鹏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新模式,对辖区旅店采取自创的“星级管理”模式,建立社区旅店、娱乐场所、辖区居民等不同微信、QQ群,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对群众“忧、难、急”的问题,做到常思、常议、勤解决,用爱心、关心、诚心、善心、耐心,温暖滋润社区群众的心。
  
  1.8米的个子,身着警服的戴鹏是犯罪分子害怕的“戴警官”;在群众心里,他却是亲和力十足的“戴妈”……
  
  扎根社区 创新治安管理模式
  
  1996年,戴鹏调到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河北派出所,担任康藏路社区民警,从此便把根扎在了社区和群众中。20余年的社区民警生涯,他收获喜悦和成功,赢得群众口碑,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戴妈”。
  
  作为社区民警,戴鹏在工作中并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做的小事件件都让老百姓受益。从1988年走上从警路,他就坚持群众路线,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治安防范,用忠诚讲述自己的警察故事。
  
  2013年4月,针对辖区小旅馆多、管理难度大的情况,戴鹏推出星级治安管理模式,设计“金星、红星、黑星”三种等级,对治安良好的旅店挂红星,累计加挂6颗以上,并且连续保持3个月的,直接上升为最高级别——金星,由辖区派出所贴上“治安良好旅店”的标志;对治安较差的旅店挂黑星,检查、约谈、整改,累计5颗的责令停业整顿。2015年以来,社区内60余家旅店和未办证留宿场所内,产生预警信息30多条,旅店业主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5条。
  
  在人口管理工作中,戴鹏发动群众,将群众变成他的“千里眼”“顺风耳”。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他严格按照流动人口登记办法,积极争取社区居委会和群众支持,将21名居民小组长和各小区物管业委会成员发展为流动人口协管员,建立社会化流动人口信息网络。辖区如果有可疑人员入住,协管员便第一时间报告,基本实现对外来流动人口、重点人员信息24小时内进行采集登记。
  
  2015年6月中旬,戴鹏接到青衣江路中段信息员反映,在该路段一出租房人来人往,人员复杂。戴鹏带领社区干部入户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后,并将情况报告给派出所,随后派出所组织人员一举捣毁了这个吸毒窝点。
  
  精准服务 构建社区疫情防火墙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接到疫情防控工作指令后,戴鹏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和康藏路社区干部、防疫人员共同摸排辖区人员情况。戴鹏和社区干部根据之前录入社区系统的信息,以及局里统一推送的重点地区人员来往信息,通过见面、电话、微信等方式,把社区6000多户、18000多名群众逐一摸排到人,最终确定外来人员,并全部完成建档。
  
  摸清数据后,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是实时监测和日常管控。戴鹏和社区干部每天两次对重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告知辖区超市、药店业主相关防疫措施,在辖区多个小区门前进行出入登记和群众疏导……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各项措施要求不断变化。只要工作要求有变化,戴鹏就第一时间领会精神,更好地服务群众。其间,辖区群众李明(化名)通过微信联系他,称自己在北京女儿家,想回雅安;戴鹏向他详细解释重点地区返乡人员集中隔离等事项,打消了李明立即回家的念头。但是他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在接到最新防疫要求后,他第一时间告诉李明,可以回雅安了,但是回来后第一时间要去所在社区登记,然后再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无异常也需要居家隔离14天。在戴鹏的帮助下,李明于6月平安回家。
  
  通过日夜守护,戴鹏为辖区居民建起一道无形的防护墙和安全线,让居民能够安心在家。“其实,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就是要敬业奉献才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戴鹏说:“要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不靠一时的冲动、一时的热情对待工作,而是持之以恒地做好社区警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