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是他对初心的诠释

  
2020-11-11 16:17:32
     

惯性,是他对初心的诠释
  
——记渠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罗渝
 

罗渝为群众办理出入境证件
  


  谢青松 本报全媒体记者 鞠天敬 谭别林 文/图
  
  严重脑梗塞、脑萎缩、颅内囊肿……初见罗渝时,记者无法将这些字眼与眼前这名个子不高但面容坚毅的民警联系起来。“您工作多年,现在患了严重疾病,为什么还坚持在一线为群众服务?”记者问道。“嗯……应该是惯性吧!”面对记者的问题,短暂思考后,略显害羞的罗渝给出了一个语气坚定的回答。
  
  11月3日,记者在渠县采访时,渠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徐学锋专门向记者介绍了罗渝,“他不计名、不计利,19年如一日地认真工作、默默奉献,他是我们渠县公安为民服务的优秀代表!”接下来,记者便与当地众多民警翘起拇指称赞的“老黄牛”罗渝有了前述那段对话。
  
  细微之处践行为人民服务
  
  在渠县政务服务中心上班的保安都认识这样一个人:这个人不管酷暑还是寒冬,不论晴天还是雨天,每天都是还没开门时就来了,大门一开第一个就进去了。这个人就是罗渝。“到现在,罗大队都还是我们大队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尽管罗渝已经从大队长岗位退下来,但现任渠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王琼仍然改不了口。
  
  据介绍,自渠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成立以来,就没有接到过一起投诉。“这对服务窗口来说非常之难!这与罗大队的心细、爱琢磨密不可分。”王琼说道。
  
  为什么每天要第一个到岗?这跟罗渝在2013年的一天看到的一个场景分不开。当时正值冬天,罗渝到达渠县政务服务中心时,看到门口有100多人在排队,一问都是来办出入境证件的。“群众来办事,就是希望既方便又快捷。我之所以来得早,就是将自助设备提前检查、通电,看窗口的表格是不是齐备,总之是要做好准备,政务服务中心一开门,群众就可以办事了。”同时,他鼓励大家轮流午餐,确保办证窗口始终有人值班,加快服务进度。“但这都是土办法,解决不了办证高峰期的实质问题。”爱琢磨的罗渝打听到有自助设备后,动了向科技要服务的念头。2014年起,罗渝就忙个不停:联系设备生产商、经销商,了解设备性能和作用;找达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和县公安局领导,反复汇报争取经费;学习自助设备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随着卡本发证机、预受理机、通行证二次签注机、自助照相机等一系列自助设备的到来,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群众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绝不让群众走回头路!”王琼告诉记者,在罗渝的带领下,渠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的民(辅)警都养成了爱琢磨的习惯。在“怎样让群众走最少的路就办结所有手续”的思维之下,出入境办证大厅的动线设计出炉了——排号、领表填表、照相、审批、收费、领证……前来办证的群众真的不用再走回头路了。“2018年春节前的一天,我们6名民警、4个窗口共办证1150件,居全省第一,并且都在17:30前办理完毕,没有一件错证,也没有一起投诉!”谈起这件事,罗渝的脸上写满了自豪感。
  
  军装换成警服不改初心
  
  罗渝的履历很简单:1988年1月入党,2001年因高原肺水肿转业至渠县公安局,从民警做起,做到了指导员、所长和大队长,如今又回到民警岗位。
  
  但在荣誉方面,平凡岗位上的罗渝却书写了不平凡:先后12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记三等功3次、嘉奖2次;在2018年渠县县委、县政府举办的“最美渠县人”评选中荣获“最美警察”荣誉;他所在的渠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连续6年是达州市公安局目标绩效考核第一名(出入境管理工作)。“公安形象绝不能在我任期内受到影响,工作业绩绝不能在我任期内掉队滞后,民警队伍绝不能在我任期内被带坏……”在罗渝的一份工作总结中,他是这样写到的,而在现实的工作中,他也是这样做到的。“虽然因病辞去了大队长职务,但罗大队就像当初转业一样,听从指挥,与同事们继续开展服务群众、执法办案等工作。”王琼表示,“罗大队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有他在,大队工作就会继续保持优秀。”
  
  从大队长岗位退下来后,罗渝并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因病而放松自己,主动找起了活儿来:前台缺人,他便是咨询员;卷宗整理,他就是装订员;外出办案,他就是驾驶员;设备坏了,他就是维修员……说起连续6年保持全市公安目标绩效考核第一名(出入境工作),罗渝表示有了一点儿压力,但只要心系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继续保持也不是一件难事。
  
  在罗渝的言传身教下,渠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的7名民警、5名辅警想到最多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哪些不到位?群众还有哪些不满意?我们应该再改进哪些方面?”
  
  交谈中,记者注意到,罗渝在警服上端端正正地佩戴着一枚党徵。正如罗渝主动表明他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一样,他对群众的服务和爱,以及对同事的帮助关怀和严格要求,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惯性,而这种惯性则是他对初心的最美行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