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詹耘 夏修露
9月2日,“壮丽70年 全国法治媒体海南西线采访行”活动的采访团来到海口海事法院时,该院员额法官林江正在赔偿办公室里忙着阅读案卷。眼前的他精神状态还不错,很难想象18年前当他得知自己身患尿毒症,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时,内心是怎样的煎熬和挣扎。
“生病之后觉得生命很脆弱,同时也觉得能工作的机会非常难得。”历经两次肾移植,死神的气息曾经离林江很近,但他笑着说:“法官是一个很有荣誉感的职业,我热爱这份工作。我选择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式,即使有一天倒下,我也希望是倒在工作岗位上。”
海口海事法院赔偿办主任林江,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海南省杰出青年卫士,2001年罹患尿毒症至今,坚守工作岗位18年。在百度上搜索“林江法官”,出现的多是“硬汉法官”“沉默的爱”“生命奇迹”等字眼。与病魔抗争的十几年来,他沉默的风格和斗士般坚韧的精神一以贯之,让人为之动容。
重病18年仍坚持办案
即使倒也要倒在岗位上
48岁的林江是海南文昌人,谈起走上法官之路,他说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当法官的念头。自小成绩优异的他,被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海事法律专业高分录取,毕业后如愿以偿进入法院系统。
2001年11月,正是年底工作最忙的时候。时任海口海事法院书记员的林江被借调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庭清理执行积案,更是经常加班加点。林江偶尔感觉头晕恶心,一开始还以为是累的,但慢慢地接连几天睡不着觉,“一躺下来心就怦怦地跳,像要蹦出来似的。”
2002年春节回老家,林江的病情加重,经常呕吐,因心衰而无法平躺,实在撑不住,大年初二就赶到海南省人民医院看门诊,没想到医生要求他马上住院。“整个人都蒙了。从护士的窃窃私语中,我猜想自己得了重病。”回忆当时的情景,林江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一番检查后,他被确诊是尿毒症,而且是肾衰竭中晚期。这一年,林江30岁,他的女儿才1岁。
“怎么能就这样病倒了呢?”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先瞒下来,看看治疗情况再说。半个月后,林江出院,恢复上班没几天,接到一个任务——到澄迈县送达法律文书。一天下来,林江顺利完成任务,“我能行!”他决定只要不影响工作,病情就一直瞒下去,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工作岗位上。
2002年7月,林江从海南省高院回到海口海事法院,一如既往地默默工作。“他静得像一潭水,除了出差,他在办公室里不是阅卷就是看书。”同事胡春妮说。2004年12月30日,林江在广州接受肾移植手术,因为向单位请假,他的病情才被公开。2005年6月,林江度过了术后半年的危险期,返回海口恢复工作,和同事一样加班加点。有时同事见他脸色苍白地捂着肚子工作,劝他休息,他却总说没关系。
2010年底,林江移植的肾脏渐渐失去功能。2011年6月,他接受了第二次肾移植手。如今,林江虽然渡过了难关,但留下了不少后遗症:肝损害、血糖升高、手颤、失眠等并发症较为明显,同时,还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抗排斥。
讲究办案效率方法
满足当事人公平公正渴望
18年后的今天,坐在林江的办公室,记者问他:“以命相搏,你觉得值么?而且这工作你不干,别人也可以干!”
“尿毒症不好治,我也不知道能够坚持到哪一步,就想着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拼过、努力过,也就不会有遗憾了。”谈起自己的病情,林江很淡然。自进入海口海事法院后,他先后在海事审判庭、海商审判庭、立案庭、研究室工作过。
2014年7月,海口海事法院赔偿办成立,工作范围包括国家赔偿、国家司法救助以及审判监督等,林江任该部门负责人。他深知,司法救助是彰显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传递司法温暖的民生工程,责任重大, 所以非常注意办案效果和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近3年来,林江共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30件,帮助30多个家庭缓解了生活困难。
除了承办本部门案件,林江也主动承担一些涉民生案件的审理。2016年,海南省一临高籍渔船在北部湾被一艘外籍货轮撞沉,造成三死二伤的严重后果。当事人于周日凌晨4点赶到海口海事法院申请扣押外轮,法院安排林江承办此案。在凌晨4点多接到通知后,林江与合议庭其他法官及时赶到单位,经过调解,依法维护了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外轮也得以及时驶抵目的地交货。
林江任职以来,该院的国家司法救助案件息诉罢访率为100%,“院里每年对各业务部门和员额法官进行量化质效考核,赔偿办和林江的综合排名一直名列前茅。”胡春妮告诉记者。
工作之余,林江结合审判实践,研究了大量经典案例,撰写的案例分析先后被《人民法院案例选》《中国海事审判年刊》《海南法院精品案例选》等专业书刊收编。
“因为病痛,我一直渴望找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而作为法官,我从当事人的眼里也看到一种渴望,那是对公平、公正的渴望。”林江说,他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树起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