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法委书记康俊署名文章
推动信访走向法治善治
康俊
人物
康俊,1964年7月生,四川会理人,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内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内江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内江、平安内江、和谐内江”的要求。
依法治市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信访问题的成因日趋复杂,许多信访问题实际是社会问题,仅靠原有的信访工作手段,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结合内江法治建设实际,本文提出,必须改革信访工作机制,逐步过渡到侧重司法救济、依法维权、依法终结的法治轨道上来,逐步推动信访工作走向法治、善治的路径,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建设法治内江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访对于维护法律权威,全面推进“三大发展战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设法治内江对处理信访问题提出了必须依法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减少信访。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准确界定政府责任,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职权,切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政务公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职权法定,制定责任清单,落实工作责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提升依法决策能力,把合法作为行政决策的第一要件,将决策过程置于法治框架内。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确保行政执法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从根本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
二是要求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接访、处访必须遵循依法、公开原则。进一步规范网上受理信访制度,依托互联网尽快完善起集投诉、办理、查询、跟踪、监督、评价等于一体的网上信访平台,努力实现信访事项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真正提高处理问题透明度。
三是要求诉访分离,减压信访。要走出“信访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误区,必须推行诉访分离。切实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在坚持来访必登必接的基础上,向群众认真解释诉访分离的政策和界线,引导群众到司法机关反映诉求。
建设法治内江的现实需要
当前,全市信访量居高不下,新老矛盾叠加碰头,呈现出新趋势和新动向,维护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什么花了大力气去化解矛盾,新的矛盾纠纷又不断出现?为什么信访问题解决的难度不断增加?这些问题,时时刻刻倒逼着我们必须改革信访工作机制,逐步过渡到侧重司法救济、依法维权、依法终结的法治轨道上来。
推动信访走向法治善治
依法治访,就是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信访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推动全社会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和法治环境,逐步推动信访工作走向法治、善治的路径,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办事、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明确同一信访事项由固定一位领导统一答复;开展部门联合接访,避免因部门答复意见不统一造成多头信访;对已经启动行政诉讼的信访事项,明确不予信访接待受理;同时大力推行“网络问政”“网上信访”,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切实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机制、统筹督查督办信访事项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群众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机制。
二是推动“事要解决”。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推进法治信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三到位一处理”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化解信访积案。对疑难复杂信访积案、“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方案,继续开展听证评议,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引入第三方参与等方法,集中化解一批信访积案。
三是让信访回归法治。当前,要重点解决信访问题的“入口”和“出口”问题,进一步明晰信访受理的层级和范围,对没有政策依据并已穷尽一切化解办法的信访问题,实行依法终结,有序退出。通过建立信访甄别机制,让信访制度回归法治。
四是广泛开展信访法制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等传播载体的优势,通过政府网站、报刊专栏、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普法微信等载体,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电视访谈等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广泛宣传《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实现家喻户晓、人人遵守。
五是畅通司法救济通道。加强信访工作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工作,信访接待引入单位常年法律顾问咨询制度,建立常态化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畅通司法惠民救济制度,使需要法律服务的社会贫弱群体通过法律援助打得起官司,增强他们通过正常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在全社会逐步营造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六是严厉打击违法信访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信访秩序的指导意见》,对违法行为界定、适用法律规定等进行进一步明确,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才能使信访工作全面走向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