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警察”解冻给家人做早餐是大事

  
2016-05-25 10:41:24
     

身着便衣的解冻(右一)在大巴车上抓获贩毒嫌疑人

5月19日清晨7点,解冻就在自家厨房里忙碌起来。凌晨1点多才从北京出差回来的他,睡了几个小时就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8年。

作为一名禁毒警察,平时在家时间太少,但凡有机会,他都要做好早餐和家人一起吃,这在他看来是一件“大事”。“老婆有时也抱怨,儿子也常说爸爸说话不算数。但抱怨后,还是默默支持我。”解冻说。5月中旬,解冻刚刚被提拔为泸州市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副支队长,还获得了省公安厅评选的“最美警察”称号。“没有领导、战友、家人的信任和支持,我什么也做不成。”解冻说,自己今后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作为一名禁毒民警,他会尽最大努力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永不停息!

侦查办案中屡屡遇险

说起解冻的姓氏由来,有一个小故事。他父亲是河北人,年幼时逃荒遇见了解放军队伍,就跟着跑。后来,父亲不断接受党的教育,从一个无名无姓的孤儿成长为一名军人和党的干部。父亲也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解放军的“解(jie)”。解冻也自然沿用了父亲的姓氏。

解冻原本在民政局工作。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对当警察职业充满向往。1996年的一次招警,他考调到了泸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他用8年时间完成了业务学习和积累,比如如如何发现嫌疑人、如何侦查和抓捕、调解纠纷等。2004年调到禁毒支队后,解冻一直在情报大队工作,开始跟毒品和毒贩“打交道”。

2013年9月,禁毒支队接到群众举报线索称,一个贩毒团伙往返于云南和四川泸州两地,大肆运输和贩卖毒品。解冻带领民警在云南边境和四川来回奔波28天,行程2万余公里,一步步摸清了团伙的人员结构、行走路线、运毒方式、规律习惯等。根据线报,主要犯罪嫌疑人颜某从边境购得毒品后将经云南赶回四川,专案组决定收网。

由于只知道嫌疑人会从云南墨江自治县到泸州,无法掌握车辆信息,解冻只好扮成当地警察,以设卡检查的形式,在必经之路上逐车排查嫌疑人。民警们顶着高温酷暑,在公路边苦守7个小时,终于发现了嫌疑车辆。就在此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解冻上前盘查,对方听出他不是云南本地口音,手下意识地就伸到座位下摸东西。解冻当即扑上去按住嫌疑人。其他民警合力将其控制后,在颜某座位下搜出一把已上膛的仿制式手枪。警方又在车上搜出毒品12千克,制式手枪2支,子弹100余发。“说实话,自己也怕过。刚到禁毒支队不久,我去贩毒团伙卧底,进去后,自己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但后来时间久了就习惯了。”解冻说。

“新兵”成长为业务能手

“从跟着学办案,到带着人办案,解冻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泸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殷廷燎介绍,禁毒工作非常辛苦,他和战友没日没夜地干,经常一个月只休息两三天,熬夜更是常事,遇到有大要案件,经常连熬三四个夜。解冻办了一大批大要案件,还成为全省堵源截流禁毒工作的兼职教官。

而在泸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牛勇眼中,解冻除了业务能力强,最大优点就是从不抱怨,充满了正能量。支队警力少,民警们一个萝卜几个坑,案子来了,大家都在上。跑云南办案,全程10多个小时都是解冻一个人开车,从不喊累。只要工作上有事,接到命令就出发。毒品案件上家很多都在云南,民警们每年出差都在一百天以上。解冻的儿子今年高考,领导有意识地少安排解冻出差。可解冻却总说没事,出差时,他只能一天打两三个电话来叮嘱儿子。

2014年,泸州根据本地毒情形势,从三区一县抽调禁毒民警,成立了一支12人的流动的专业查缉队伍,解冻就在其中。每次出去查缉都是一个星期连续工作,民警们吃住都在查缉点上,没有办公室,常吃方便面,睡觉就在车上轮流来。因为随时可能发生紧急情况,民警们精神高度紧张,在熟梦中都曾大喊“警察!不许动!”

据介绍,近几年,泸州破获的毒品刑事案件数量排在全省前列。仅去年一年,解冻和战友就在堵源截流行动中破案82起,今年1至4月已破案40余起。

(省公安厅供图)本报记者夏修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