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院法官的“第一书记”生活

  
2016-04-28 10:30:56
     

大湾村来了个年轻法官

——省高院法官的“第一书记”生活

刘磊在贫困户家同村民交谈

本报记者 蒋京洲 文/图

4月20日,达州市大竹县。天刚下过雨,李家乡大湾村里的路面却不再泥泞。大湾村第一书记刘磊走在新修的环湖道路上,被迎面而来的两个村民认了出来,拉着话了好一会儿家常。

在县城里教书的村民杨老二回到村里,止不住感叹:“这山包包看起都矮了,还是不是我们大队哦。”

谈起大湾村的这些变化,村民都说,这些都是第一书记、乡党委、村支书、致富能人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省上来了个年轻人“以为只是来体验生活”

大湾村是省高院对口扶贫帮扶村。省高院党组高度重视,院长王海萍多次前往大竹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去年,省高院从法院系统选调了多名干部,下派到四川各个贫困地区出任第一书记,刘磊就是其中之一。从去年9月走马上任,出任大湾村第一书记,时间已经过去了8个多月。

8个月间,大湾村新修硬化道路5.5公里,危旧房改造80余套。新发展香椿450亩,核桃460亩,中药材380亩,占地1000平方米标准化羊圈,计划“黑山羊”500余头……

李家乡党委书记黄章伟告诉记者,大竹县是达州的劳务输出大县,劳动力外流十分严重。以大湾村为例,全村2060人,常住人口只有988人,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大湾村的村干部的平均年龄在48-50岁,38岁的刘磊成为了村里最年轻的书记。

黄章伟笑着说,刘磊刚到任时,自己心里还在犯嘀咕:“省级机关来的年轻同志,恐怕又是来我们乡里体验生活的吧!”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对农村情况一点都不了解的刘磊,黄章伟对于他能不能胜任这个书记充满了怀疑。

而刘磊到任的第一天,就在黄章伟的办公室里和他聊了整整一个下午,恨不得把大湾村的情况一下子全部掌握。刘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着实把黄章伟震了一下。在乡镇机关职工大会上,黄章伟称,如果都能有刘磊这样的敬业精神,很多事情就能迎难而解!

从法官到第一书记“最初觉得无从下手”

回忆起第一天到任的情形,刘磊至今记得很清楚:“我与村支两委成员开了一次见面会,会上讨论了晚秋生产、危房改造、便民路统计、堰塘整治、禽畜防疫、核桃杀虫……面对农村的工作感觉一下子无从下手。”

于是刘磊整天泡在田间地头,不懂向村民请教。摸清了情况,刘磊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曾经在法庭上“振振有词”的法官如今面对荒山僻壤也吃了瘪。刘磊认为,现在的村党委“软弱涣散”,在脱贫攻坚中很难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找准症结后,刘磊起草撰写了《大竹县李家乡大湾村党组织建设工作方案》,在大湾村实践推行,并受到省委组织部认可。

基于在法院从事书记员工作的经验,刘磊将村里的贫困户档案整理到户。每一户贫困户单独建档,根据健康状态、自理能力和经济收入等多个指标评定贫困水平。同时对于脱贫户也要建档,详细记录脱贫的方式和过程。

同时,刘磊发现基层法律服务很难覆盖到村一级。于是,他结合自己的法律特长,开办了“第一书记大讲堂”,随时随地在田间地头,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让村民在脱贫路上少吃一点没文化的“哑巴亏”。

“带村能人”的致富经“多做好事自然有回报”

周庆禄是李家乡松坪村人,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成为了乡里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2015年底,大湾村村支书唐先礼找到周庆禄,希望他能够到大湾村来带动“黑山羊”养殖项目。该项目由省高院通过充分调研,并协调省直机关党校和省邮政储蓄银行两家帮扶单位,共同筹措了60余万元用于该项目的启动资金,购置黑山羊提供给贫困户养殖。

这是刘磊为了利用好本土人才,规划的“能人带村”计划的重要一步。刘磊意识到,要实现产业脱贫,引进项目仅仅是第一步。村民要接受项目、经营项目才能把项目盘活,实现持续的效益增长,本土人才所发挥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可小视。

半年多时间里,周庆禄自筹了300多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大湾村的项目建设中。并搞起了“3331””631”扶贫机制,“3331”即非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占30%,贫困户以专项扶贫资金购买的核桃苗入股占30%,经营业主占30%,村集体占10%。“黑山羊”养殖采取“631”模式,“碧园”专合社采取1+N+1经营模式,即专合社+建档贫困户+村委会,专合社以圈舍、技术及养殖投入入股占60%,贫困户利用帮扶资金购置种羊入股占30%,村集体占10%。

如今的周庆禄沉醉在自己的规划宏图中,计划建成一个集养殖、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经济基地。“都是一个乡里的,多帮衬着点,做了好事自然有回报。”这也许是周庆禄自己的“致富经”。

产业脱贫路“我还要帮扶别人”

74岁的李仕财是大湾村4组贫困户,常年患病。儿子李代富为了照顾老人,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在得知李代富以前养殖过鸭子,刘磊便动员李代富进行规模养鸭,但缺乏启动资金和技术。在乡里的大力支持下,为他筹措了启动资金2万元,并联系有养殖技术的致富能人陈一全结对帮扶。

目前,李代富已出栏花斑鸭3批9000只,并已经被大竹县一知名食品企业作为定点供货商。面对采访李代富笑着说:“我一人脱贫不叫脱贫,全村人脱贫那才叫真脱贫,等我日子过好了,我也要再去帮助其他的人”。

51岁的王名禹是大湾村原14队村民。因为妻子的溶血性贫血症,又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因此贫困。女儿初中毕业之后就外出打工,现在每个月只能挣到1000多元,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了解到王名禹之前有过养殖技术的经验,刘磊为他联系了黑山羊的养殖项目,同时为王名禹家解决了通路的问题。从外地运来的黑山羊因为水土问题生了口疮,半夜里还咳嗽,可急坏了夫妇俩。刘磊得知这一情况,又为王名禹联系了技术人员和药品支持。看着药品到位,羊只一点一点好起来,夫妇俩这才放了心。“看羊苗子真是比看儿子都把细!”王名禹说。

现在,羊圈里的25只羊里,已经有4只怀了孕。“等小羊出生,就可以卖羊苗子;长大的肉羊也能卖15块一斤……”看着羊圈,王名禹开始盘算未来的收获。村民杨老大路过,也忍不住朝羊圈里看两眼。“要不我也养几只。”杨老大寻思。

后记

在采访中,黄章伟告诉记者,造成大湾村贫困的原因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滞后、劳动力缺乏和技术信息落后。

周庆禄也曾有过担心:别扶贫扶贫,把我自己扶成了贫困户。

大湾村的脱贫之路,还在慢慢的推进,努力的人们,也推动着这个贫困的村庄一步一步前行。

8个月前,刘磊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怀着一腔热血宣誓:“大湾村不脱贫,我坚决不撤离!”而现在,站在新建的堰塘边,吹着晚风的刘磊沉淀出了另一种心态:“至少等我老了,回忆起在大湾村的日子,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