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法院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三项活动”暨寻找“成都人民满意法官”大型全媒体报道活动于7月正式启动,最终将票决出“成都人民满意法官”(忠诚卫士),“成都人民满意法官”(办案标兵),“成都人民满意法官”(审判专家)各10名。
自活动启动以来,各个法院踊跃推荐“成都人民满意法官”候选人。近日,记者走进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走到“成都人民满意法官”候选人身边,倾听该院法官李燕的声音。
李燕:擅长处理“民告官”案
在高新法院装修简约的会客室里,记者见到了行政庭负责人李燕。看着这名如此年轻的女子,记者很难相信她是全省处理“民告官”案件最多的人。据了解,行政庭承担着敏感的“民告官”案件,也承担着促进依法行政与和谐官民的责任。
谈“民告官”案原告法律素养越来越高
从2011年开始,李燕就在高新法院行政庭工作。仅去年一年,她在高新法院行政庭就处理了200多件案件。谈及“民告官”胜率,李燕说从2011年开始,自己先后处理了行政审判案件400余件,“胜率差不多20%吧。这在全省来说已经很高了。”
李燕称,自己经手的案件有一个明显特点:“原告的法律素质越来越高,以前民告官的原告在庭上可能都不敢说话。现在大多都是侃侃而谈,对法律条文和相关行政规章也比较了解。这对行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依法行政的要求,也对我们的审判提出新的课题。”李燕说。
审“民告官”案职权为主 辩论为辅
处在“民告官”裁决者这么一个角色上,李燕说,既要维护法律的公平,又要在具体审理中对“弱势一方”的原告有一定的“偏向”。“在其他案件审理中,法官以中立的态度审判双方的辩论。而在行政庭审判时,我们更多是以职权为主,辩论为辅。”李燕说,正因为此,很多人都想办法把案子放到高新区来打。
除去在保护原告的诉讼权益上的努力,李燕也深知群众和行政机构对簿公堂的压力。为此,高新法院专门开设了一个诉前协调平台,在诉前将原告和被告请到一起协商。高新法院的诉前协调平台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不少原告在和被告协调后都达成了一致。
而对于败诉的普通市民,李燕则会专门和原告进行沟通。“一方面是希望他们对法律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另一面也是一个引导,舒缓他们败诉的情绪。”由于李燕的努力,多年来还没有一起案件被中院驳回重审。
看“民告官”案促进依法行政的平衡
据悉,高新法院的案件数量一直在全省居前列。一年办理400件案件的法官并不在少数。“如果说刑事案件审判是难点,民事案件审判是重点,那么民告官的行政审判案件就是高点。”李燕如此定义行政庭的工作。每一个行政案件审判的背后,都会给“民”和“官”一个警示、一个标杆。
从今年5月1日开始,高新法院给区内各行政机构发出了一份《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机制》,希望行政机构的一把手能够出庭和原告当面协商沟通。
李燕向记者列举了自己手中的几个“大客户”:“国土、环保、社保、规划,这几个部门都是诉讼量比较大的。我们会定期请他们到院里来,沟通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诉讼。”
虽然从5月推行《机制》以来,真正到庭的一把手只是少数,但李燕还是十分乐观:“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常态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