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最近,年度现象级热播剧《庆余年2》携五年前余威横扫荧幕。网上线下,一片闹腾。黑骑开道,统领鉴查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赏善罚恶,全凭心情,几可为所欲为。剧中小范,心系苍生,为民请命,成维权先锋。
近日,现实世界中,竟发生了堪比热播剧的新闻——“男子称入住希尔顿后遭酒店监控调查,因夜不归宿被‘罚款’3000元!”(详见5月28日上游新闻)。苦主正是入住北京王府井希尔顿酒店的汤先生,哪怕他已经是尊贵的钻卡会员身份,但在酒店“铁律”面前,还是需要闹到媒体上,惹出大动静,最后才讨回自己被诡异扣掉的“罚款”。
他的入住经历,堪称离奇。先是在5月22日办理入住时,被酒店要求签署承诺书,需承诺不违规转让会员礼遇,否则“酒店将会收取您500元/晚的差价费用,此费用包括:早餐、房间升级、行政礼遇、会员欢迎品等”。然后退房时,他就被告知因“调取了入住期间每晚的监控发现夜不归宿,要多收取500元/间·晚的差价。”
上次关于星级酒店的“异闻”,还来自以酒店为家的“花总”。当时他想检验下高星级酒店是否代表业内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于是留下了一段震惊网络的非正常拍摄的视频,也自此揭开一块抹布抹所有,擦完厕所擦水杯的“杯子里的秘密”。
这次汤先生则让我们看到,原来在一般人眼中能享受体验诸多“尊享”服务的高星级酒店的高级别会员,入住时竟要“被逼”签下承诺书。更让签字者难以想象的是,签字画押后,受到的竟是堪比范闲辖下的鉴查院还要严密的“视频监控”“遥控查寝”。
其实酒店常客“花总”在上次“杯子秘密”之后,还推出过一个姊妹篇,那次聚焦的是“住店偷拍”的各类“都市传说”。视频拟真还原了各种匪夷所思偷拍手法,也掀起过一股关于“如何鉴别找寻偷拍探头”“红外热成像仪+无线电扫频+手电”等技术流讨论。但饶是如此,顾客也不会想到,住店时还会遭遇另一种更肆意妄为的“偷拍”——不是宵小针孔摄像,而是店家明火执仗。花钱住店——且是价格不菲的高级酒店,消费者竟会沦为被检视乃至被时刻监视的受害者。
哪怕汤先生只是因个人特殊情况倒时差,而昼伏夜出,但在这个霸王条款的所谓“内部核查”视角里,“夜不归宿”,就要先入为主地“怀疑其转让会员价房间”。如此强横地先斩后奏式补差价,很难不将之视为“罚款”。当然,酒店也知道名不正言不顺,哪怕面对媒体一再声称“希尔顿总部集团包括会员中心也是鼓励我们,支持酒店这样去做的”,还“作为第4个晚上的房费列入账单,收费凭据上不是注明罚款,而是房费”,但在汤先生致信总部,媒体介入后,涉事酒店还是乖乖原路退钱了。
视频“鉴查”钻石会员夜宿与否,或许是星级酒店特例,但强制刷脸登记入住,一般人都不陌生吧?“刷脸入住”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只因用的人多了,似乎就成了自然。但是,2021年,最高法明确,宾馆等经营场所滥用人脸识别属侵权。国家网信办2023年发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经营场所不得以办业务为由强制个人接受人脸识别验证身份。今年两会,政协委员戴斌也提交了一份《关于限制旅游场景过度使用“人脸识别”的提案》引起热议。
关于规范人脸识别,应成为学界业界共识。人脸识别涉及对个人重要的生物学数据的收集,相关组织或机构在收集之前,必须证明其合法性。哪怕政府作为收集的主体,也需要法律明确予以授权,法无授权即不可为。肖像权是人格权一部分,无论顾客是否违约,商家都不能违法。毕竟,现实中最缺的是权倾朝野却一心为民的“小范”,最不缺的是没有权都要生造点小权的各类异变版“鉴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