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定作合同纠纷给法官出难题

  
2024-05-15 10:34:4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文/图
  
  “N5”“99基”“N63”“203”……这样的“摩斯密码”般的数字非专业人士一定会看得头晕脑胀,但成都市新津区法院法官张颖漩却表示,谁说不懂图纸就断不了案?近日,成都市新津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定作合同纠纷,历经7个多小时的审判,最终促使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
  


  2019年10月,原告四川某电力构件公司与被告贵州某建设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签订了一份电力构件买卖合同。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照被告提供的图纸生产出99座塔基并发货至被告指定地点,因实际生产过程中,有部分塔基设计图纸发生变化,同时设计塔基的初步价是根据塔基的类型定价,与实际加工的塔基数据不一致,双方合作期满后,导致双方结算金额不一致,加之原告补发了部分货物,双方对补发货物原因陈述不一,双方结算未果后,被告支付570万元后,就再也没有支付剩余的33万余元。多次催讨无果后,原告于今年2月将被告起诉至新津区法院。
  
  新津区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张颖漩立即着手对该案相关证据进行梳理,“N5”“99基”“N63”“203”……一串“摩斯密码”般的数字让她傻眼了。
  
  为弄清这些专业术语,张颖漩从3月就开始请教建筑行业人员,搞清楚双方发货情况和塔基重量的核算方法。塔基分为四大板块:塔身、连接板、塔脚和螺丝钉,每块板块有成百上千的零件,分别有不同的编号,原告生产后分块打包发货。核算方法则是根据99座塔基的基础配置表,从塔基的型号、塔身高度、踏脚高度等数据对应的各自重量后相加得出。在锁定双方争议的基础配置表和争议的具体19座塔基后,根据塔基配置表一一进行核算,最终锁定了双方有争议的19座塔基的真实重量数据。同时,对双方有争议的22项补货对应的送货单、沟通记录等证据逐一进行核实与比对,最终查清补货的具体原因。
  
  “你们序号N1的塔基重量是怎么算出来的?”“原告方如何计算急用缺件清单中的203、501、802等重量?”在长达7个小时的庭审中,张颖漩一个不漏地调查案件真相。双方对99座塔基实际重量核实清楚后,被告当庭主动请求调解,经法官组织,原告也做出让步。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庭履行全部款项28万元,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小科普
  
  塔基由上百种零件构成,每个零件有独立编码以及相关信息(包括重量)。因地理环境因素,每座塔基形状、大小、底座高度等均有不同,所以99座塔基重量均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