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台 e 空间”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

  
2019-11-07 09:37:09
     


2018年6月22日,郫都区法院互联网法庭揭牌仪式


2019年8月7日,郫都区法院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案件


    

成都市郫都区法院着力打造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

本报记者郝飞宋雨霜文/图

“法院采取的全流程一体化审理模式实现线上纠纷快速解决,确实方便,我们不用去法院,直接在网上就实现维权了。”近日,成都一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因另一公司微信内容所用图片涉及侵权,于是将其诉至法院。双方通过网络完成身份认证,起诉、举证、质证、开庭,案件全程在线,手指轻轻一点鼠标,公平正义触手可及。当事人双方对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涉网裁判体验点了个大大的赞。

这只是成都市郫都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顺应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将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与知识产权审判深度融合,打造在线诉讼平台、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类案速裁平台和法创e空间‘三平台e空间’,有效破解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取证难、维权成本高、审理周期长等难题。”该院院长洪磊表示。

打造在线诉讼平台

畅通诉讼维权新路径

一直以来,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维权成本高、诉讼流程长的问题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不少困扰。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郫都区法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链接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性,建立在线诉讼平台,形成全程在线审理模式。

如何实现诉讼主体、要素、流程的无缝链接和即时服务?郫都区法院的做法是诉讼平台体系化。通过开发移动端智慧庭审APP,建成电脑端在线诉讼平台,同步上线微信小程序,形成电脑端与移动端全覆盖的在线诉讼体系。如此一来,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电脑端,还可以通过手机端参与诉讼,切实满足其多元化司法需求。

搭建好完备的在线诉讼体系后,同步跟上的就是诉讼全程网络化。当事人可以通过在线诉讼平台办理起诉、立案、缴费、举证、质证、开庭、申请执行等全部诉讼事务,实现从立案到审理、从举证到质证、从开庭到调解、从判决到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据了解,2018年6月运行以来,全程在线审理网络知识产权案件86件,平均为每个当事人节约在途时间18小时,节约差旅费用1000元。

时间就是生命,网络诉讼维权便捷化至关重要。为了当事人的维权需求及时得到满足,郫都区法院着力打造在线诉讼平台,实现“六个1分钟”,即1分钟完成身份认证、1分钟完成送达、1分钟关联案件、1分钟进入庭审、1分钟进入旁听、1分钟结案归档。“我们希望打涉网官司就像‘网购’一样方便,确保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当事人‘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更好满足群众‘低成本’‘快审理’的司法需求,有效破解互联网虚拟性和跨域性导致的网络知识产权案件解纷成本高、诉讼流程长的问题。”该院互联网法庭庭长冉垠表示。

搭建电子证据平台

革新取证存证新方式

以往的司法实践中,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存在电子证据取证存证成本高、效率低、司法审查认定难度大等难题。对此,郫都区法院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防删改、可追溯等特性,建立起司法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革新取证存证方式。

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对于取证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据介绍,郫都区法院建立的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中的电子证据取证模块,可通过实景视频对动态网页、视频网页、直播网页等内容进行固化取证,形成区块链取证账本。该账本记录了电子数据来源、数据时间戳、数据的流转过程等信息,确保取得的电子数据与原件一致。与传统公证取证相比,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极大解决电子证据取证难的问题。自2018年9月运行以来,68件知识产权案件原告通过该平台取证。

与此同时,确保存证完整性也是网络知识产权案件需要特别注意的。郫都区法院的创新电子证据平台,其取证模块生成的电子证据实时上传到存证模块,该模块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无法修改的特性,将电子证据的关键要素信息固定下来,确保其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该平台运行以来,已构建起包括国家授时中心、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等15个跨链节点,完成涉及版权、电子合同、互联网金融等6类18个联盟数据链的对接共享。

取证存证的可信度如何得到保证呢?冉垠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案例。

2019年4月,成都某公司发现绵阳某公司在未经其公司和原著作权人许可且未支付任何报酬的情况下,违法转载并向公众传播案涉作品,侵犯了成都某公司的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获得报酬权等合法权益。成都某公司将绵阳某公司涉及的侵权内容及时在郫都区法院推出的区块链平台进行存证。庭审中,法院技术辅助人员现场演示了如何在区块链平台验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首先是证书信息与电子签名核验,以保证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其次是区块链核验,确保证据的完整性未被篡改;接下来对哈希值(数字指纹)的一致性验证,确保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即为证书中所述电子数据,以此保证了电子数据的原始性;最后是可信时间核验,确保可信时间的有效性。最终,郫都区法院对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均予以认定,并采纳该证据,双方就该问题线上庭外和解。

建立类案速裁平台

打造智慧审判新典范

针对实践中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长的问题,冉垠表示,郫都区法院将知识产权类案快审机制与信息化手段有效融合,建立互联网著作权侵权纠纷类案速裁平台,综合运用人脸识别、OCR文字识别、手机端智慧庭审等技术,精准提取案件要素,智能定位案件争点,实现批量化起诉、智能化审判、裁判文书自动生成。

如何实现起诉批量化?郫都区法院运用人脸识别,5秒内完成身份认证;引导原告填写要素式起诉状并运用OCR文字识别技术,精准提取立案信息并自动精准回填,5分钟完成互联网著作权侵权纠纷的批量化起诉;开发诉讼费在线缴纳系统,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快速完成在线缴费,与传统立案相比耗时缩短80%。

送达智能化有助于解决互联网著作权侵权纠纷等网络知识产权案件送达难问题。依托移动、联通两大通讯运营商海量用户数据,郫都区法院通过立案时当事人留下的姓名和身份信息,自动检索当事人有效手机号码,通过电话、弹屏短信,实现诉讼信息精准送达,案件平均送达周期从38天压缩到9天。

充分利用科技实现庭审智慧化也是郫都区法院的创新之举。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审判系统,自动将语音转化为文字,精准抓取裁判要素,实现庭审笔录和裁判文书的自动生成,有效提高庭审效率。据了解,自2018年7月运行以来,快速审结互联网著作权侵权纠纷107件,庭审平均时间缩短到20分钟,平均审理天数缩短到22天。

创立“法创e空间”

对接产权保护新需求

聚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知识产权保护新需求,郫都区法院在菁蓉镇创立集综合服务平台、法治大数据发布平台和在线纠纷调解平台于一体的“法创e空间”。

怎样促进“两法衔接”,形成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合力?郫都区法院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解决这个问题。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投诉维权便捷服务,实现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执法办案、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共享,并将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案件数据纳入社会征信系统。自2016年运行以来,为创客提供知识产权维权咨询服务3000余次,共享司法执法数据1000余条。

运用大数据有助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法创e空间”的法治大数据发布平台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全国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分布及类型,为市场主体提供法治信息参考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点预警,运行以来已发布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报告3份。

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案件诉源治理。郫都区法院积极引入成都知识产权援助中心和郫都区知识产权促进服务中心专业调解员入驻在线纠纷调解平台,以便对知识产权纠纷进行在线调解,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在线予以司法确认。据悉,诉调对接机制运行以来调解知识产权纠纷158件,司法确认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