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万名“灯城义警”织就基层治理“平安网”

  
2025-11-06 17:35:3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郭建民 文/图

“您好,请往这边走。”10月29日晚,自贡市南湖体育馆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川超联赛激战正酣。一抹亮眼的“义警红”始终坚守在场馆各处,为这场足球“盛宴”筑牢平安防线。

在川超联赛的赛场边,“灯城义警”正在有序引导观众

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正是自贡市1.9万余名“灯城义警”中的一员。今年以来,这支扎根基层的力量已累计护航各类大型活动10余场次,疏导人流超20万人次。自贡灯展期间,累计出动义警2185名,发现安全隐患1100余处,化解矛盾纠纷302起。

10月30日,省公安厅“阳光下的守护”采访团走进自贡市,探访这支探索出以“志愿服务”助推“社区警务+基层治理”创新路径的志愿服务队伍。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型

“我们全市都分布着义警,过去治安防控靠有限的警力‘满场跑’,现在1.9万人织就的‘人眼网络’让隐患无处遁形。”自贡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这一变革始于对基层治理痛点的精准把脉:随着城镇化加速,传统警务模式面临“警力有限而需求无限”的矛盾。

2023年初,自贡市公安局立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精耕细作、开拓进取、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形成“万名义警促深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将“双报到”党员、治保委员、保安员、楼栋长、村小组长,以及各行业、社会组织治安积极分子和热心群众纳入治理版图。

从“汗水警务”到“智慧治理”的跨越

“今晚7点到9点,在沿滩镇昊华小区巡逻,核查几处消防隐患整改情况,完成签到签退,就有20积分。”义警黄信贵滑动着手机屏幕介绍道。任务完成后拍照上传,经管理员审核,积分便自动计入个人账户。

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正是自贡“灯城义警”高效运转的数字化缩影。依托自主研发的信息平台,义警采集的隐患线索、群众诉求直达公安机关,形成“任务发布—认领执行—审核反馈—积分激励”的完整闭环,已累计处理各类信息1.2万条,真正让“指尖上报”转化为“马上解决”。

高效的数字化运转,离不开坚实的组织架构托举。自贡公安创新构建“市—县—乡”三级管理网络:市级统筹制定标准,县级协会协调资源,乡镇工作站与社区工作室扎根一线,全市共设立8个市县级义警协会、54个乡镇工作站、202个社区义警工作室,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街巷单元,最终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响应圈”。

要让1.9万名义警持续保持热情,既要“有组织管事”,更要“有动力干事”。为此,自贡市打出“激励组合拳”:一方面推出“志愿积分商城”,义警通过完成任务积累积分,可兑换安防装备、健康体检等实用奖励,已累计发放价值超百万元的激励物资;另一方面为全体义警购买意外保险,解决后顾之忧。72岁的社区义警杨淑芬坦言:“有了保险兜底,我们巡查时更踏实了;积分能换血压仪,帮邻居的同时自己也受益。”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让“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

根据基层治理需求,自贡公安精准划分职能,组建了社区巡防队、护校安园队、纠纷调解队3支核心队伍,并根据实际需要发展多支专业化义警队,形成“3+N”队伍体系。各支队伍既各展所长,又通过信息平台互通线索,真正织就了一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群防群治网络。

从“平安守护者”到“文明代言人”的升华

今年端午节前夕,富顺县沱江河畔旌旗猎猎、锣鼓喧天,一场承载着传统文化与竞技激情的龙舟赛事在此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2万名游客共赏民俗盛景。活动背后,富顺“灯城义警”队伍与公安民辅警联勤联动,以专业服务和无私奉献为赛事筑牢安全防线,成为活动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义警队伍累计护航“川超联赛”“灯会盛典”等大型活动12场,创造“零事故”纪录。

如果说大型活动中的义警是守护安全的“硬盾牌”,那么在学校门口,义警则化身温暖心灵的“暖春风”。“家长请勿在学校门口停留,电动车往这边走……”这是身穿红色马甲的义警每天疏导上放学高峰期人流、车流时发出的声音。自“灯城义警”创立以来,上千余名义警积极参与“护学岗”勤务,在高峰时段维护校园周边秩序,他们还协助公安机关推动校园“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和开展巡逻守护、调处化解等工作。

褪去特殊场景的光环,更多义警的故事还藏在市井烟火的褶皱里。72岁的义警杨淑芬每天清晨准时出现在社区广场:“帮独居老人买买菜,看看煤气关没关。”这种润物无声的关怀,正是1.9万名义警日常的生动写照。他们中有外卖小哥利用送餐间隙巡查路段,有超市老板自费安装邻里守望摄像头,更有“00后”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反诈宣传。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灯城义警”正从“治安辅助力量”向“基层治理共同体”升级。自贡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让‘志愿红’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当城市安全的防线延伸至每个街角,当文明风尚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中,这抹跃动的“志愿红”,必将在新时代续写更多温暖人心的平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