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四川公安经侦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决策部署,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严打突出经济犯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经济金融秩序。
创新机制
构建“三位一体”打击新格局
淬火砺剑锋,护航新时代。2024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公安部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使命任务,聚焦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主题,以“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建立了“预警、打击、防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严打突出经济犯罪,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经济金融秩序,全力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在资金分析鉴定工作方面,四川公安严格落实公安部《公安机关资金分析鉴定工作程序规定(试行)》,目前已培训初级、中级资金分析民警277名,成都、德阳、内江等地已实现执法实践案例突破。
聚焦痛点
严打传销、保险诈骗等突出犯罪
“以重点领域为目标,四川公安依法惩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危害税收征管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李治钢介绍道,针对传销犯罪新趋势,四川公安创新探索网络传销打击模式,立案侦办传销案件283起,其中,多起案件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有效遏制了传销活动蔓延势头。
针对保险诈骗犯罪活动不断迭代升级的形势特点,省公安厅会同四川金融监管部门连续开展“净保1号、2号”专项行动,着力转变侦查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类案研判分析工具等手段,提前预判、精准打击。破获保险诈骗案件119起,涉案金额超亿元,打掉职业化犯罪团伙20余个,发起全国集群和跨区域协同打击6起,有效净化了保险市场环境。
同时,四川公安严格落实“预警、打击、防范”三位一体机制,会同人民银行健全完善警银假币监测反应机制,实现公安假币监测点与全省700余个金融机构监测点的快速响应,破获案件49起,捣毁制假窝点23个,缴获假人民币400余万元,实现假币信息动态研判和精准打击,有力维护了金融秩序稳定。
面对涉税犯罪变化趋势,四川公安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持续保持对涉税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有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涉税犯罪案件399起,挽回经济损失8.6亿余元。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生产经销行业、成品油流通领域虚开犯罪活动开展针对性打击,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3起集群战役,有力斩断了以发票为工具的利益链条,有效策应了医疗行业整治、打击成品油非法交易等专项工作的开展。
在严打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方面,四川公安2024年先后组织发起集群打击8起,全年立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涉案总价值和挽回损失同比均大幅上升。同时,严厉打击不法报关行、货代公司等不法中介团伙,有效遏制了骗取出口退税犯罪高发的态势。
便民利企
在法治轨道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围绕“亲情暖企、法治卫企、整治安企”目标,近年来,四川公安经侦部门聚焦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所需所急所盼,持续深化经侦执法规范化建设。其中,通过制定推广《常见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指引》,一次性书面告知企业所需报案材料,确保企业报案“只跑一次”。
在深化“亲清暖企”方面,坚持“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先后联合省工商联开展民营企业预防和治理内部腐败专题活动、服务民营经济川渝经侦联合行动及系列服务民营企业专项活动,向企业提供点对点法律指导,帮助企业堵塞经营和管理漏洞。攀枝花探索建立经侦前哨警务室、绵阳构建“124警企直通车”机制、遂宁构建“三长”经侦警企联系机制、宜宾设立经侦工作站和经侦工作联络员、眉山建立“警企服务中心”等,积极打造“蜀警安企”护企品牌。
在坚持“法治卫企”方面,进一步规范涉企刑事执法,设立“涉企案件接报案服务站”,建立健全涉企案件登记、受案、流转、监督、反馈等工作机制。制定推广《常见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指引》,一次性书面告知企业所需报案材料,确保企业报案“只跑一次”。健全完善经侦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体系,制定完善《全省经侦系统案管工作规范》等规范细则。在省、市、县三级经侦部门内建成实体化、规范化、体系化运行的案管组103个,设立经侦专职案管员62名,实现经济犯罪案件“管办分离”。
在开展“整治安企”方面,全面推进“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涉企案件评查”专项行动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涉企经济犯罪案件起底排查、数据筛查、对照清查、个案复查等工作,累计审核案件5000余件,“坚决杜绝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逐利执法等问题,依法审慎使用羁押性强制措施,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扣冻’,经侦执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下一步,四川公安将持续深化大数据赋能经侦实战,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以更高水平安全护航新时代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