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而动 积极作为 成都中院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25-02-28 14:08:08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冰玉
  

省高院专题调研成都地区劳动人事争议诉源治理及裁审衔接专项工作会现场 成都中院供图

  
  劳动关系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关键纽带,其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产业、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劳动关系的形态日益复杂多样,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局面,成都中院紧紧围绕劳动争议专业化审判和矛盾纠纷实质化解,采取全方位、多维度的工作举措,平等保护劳动者与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画卷上添色增彩,为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司法根基。
  
  精研审判为尺 锚定公平正义
  
  在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用工模式呈现灵活性、多元性、技术性等新特点,造成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所涉情形复杂多样,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判定困难。为此,成都中院通过做优审判主业、统一裁判尺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日,成都中院对一起外卖员李某诉某企业管理公司与某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依法作出改判,认为李某与某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之间的协议虽称挂靠,但李某遵守该公司工作安排、工资由其发放、配送成果属于该公司业务范围,双方存在管理从属性,具备劳动关系特征,最终确认李某与某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成立事实劳动关系。
  
  无独有偶,在外卖员邓某诉深圳某运输公司案的审理过程中,成都中院认为,双方虽然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但并不能直接以合同名称及约定直接认定法律关系。对于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当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避免用人单位通过承揽、合作、劳务协议规避责任。最终,法院支持了邓某主张与深圳某运输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诉求。
  
  成都中院民二庭相关负责人表示,前述案件在司法审查中从劳动管理事实和人身、经济从属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甄别,准确界定法律关系本质,查明了可能存在的“隐蔽劳动关系”,有效保护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中院受理的劳动争议、劳务合同、执行异议之诉等案件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2024年,受理案件数量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率高达10.52%。即便面临案件量持续高位运行的巨大压力,该院依然保持着高效的案件处理能力,案件调解率常年稳定在10%以上,服判息诉率也维持在70%以上。
  
  为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统一裁判尺度,成都中院制定并出台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审查指引》《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答》《审理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疑难问答》等3个类案裁判指导规则,涵盖了近年来审判实务中常见疑难问题,为切实提升案件审判质效垫定了坚实基础。
  
  在处理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方面,成都中院坚持示范诉讼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某大型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系列劳动纠纷案件中,该院精准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件率先进行审理和裁判,为后续同类型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范例,使得其它相关案件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方面有了明确的指引,有效避免了因法律适用不统一而引发的争议和上诉,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创新驱动为墨 提升解纷效能
  
  近年来,成都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依靠党委政府,统筹各类解纷资源,内外施策形成合力共同解纷。对分布在劳动仲裁委员会、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的劳动争议案件,巧妙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受案单位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打破单一调解力量在处理复杂案件时可能面临的资源和能力限制。同时,积极引入专业调解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充分发挥律师在法律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方面的优势,为调解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此方式,成都中院成功化解涉成都某投资公司、成都某科技公司、成都某家私公司等劳动争议案件共189件,保障劳动者拿到600余万元赔偿款,助力企业节约用工成本百余万元,同时,为成都某家私公司赢得债务重组时间,避免直接破产清算。
  
  这一系列劳动争议的圆满化解,正是成都法院创新司法调解工作机制、高效解纷的生动实践。
  
  在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诚信方面,成都中院始终保持“零容忍”的坚决态度。2024年6月,在处理一起涉劳动争议被执行人恶意串通亲属冒充租客、虚构租赁事实以阻碍法院执行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时,成都中院果断出击,对参与虚假诉讼的当事人予以严肃训诫,彰显法律威严。
  
  不仅如此,在办案过程中,成都中院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将庭审及拘留过程的视频在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曝光量高达1452.04万次,吸引了400余万网友在线围观。这一举措不仅对违法当事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法律震慑,有效遏制了虚假诉讼的不良风气,同时也为广大社会公众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法治教育课。
  
  延伸服务为笔 做实源头预防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成都中院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一环。成都中院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通过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规范用工管理,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发生。
  
  2024年,成都中院积极联合省高院、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仲裁院等多个部门,与中航发、中铁二局、四川省人民医院等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多次组织召开走访问需调研座谈会。在企业面临产业转型调整或政策调整导致大范围调岗等关键时期,法院提前介入,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法官深入企业,结合实际案例,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详细讲解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适用情形,指导企业规范用工流程,完善劳动合同条款,合理制定调岗制度,确保企业用工行为合法合规。
  
  依托强大的司法大数据分析能力,并结合丰富的案件审理经验,成都中院对企业用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成都中院向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送了极具针对性的《关于规范小微企业用工管理司法建议》综合性司法建议。
  
  该司法建议全面涵盖了小微企业在招聘、用工、薪酬、解除劳动关系等各个环节可能面临的用工风险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在法院的推动下,众多小微企业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起来,建立健全内部劳动纠纷调解机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协商,规范用工管理流程。同时,积极推动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截至目前,已推动签订集体合同1.43万份,覆盖企业1.58万余户,惠及劳动者188.79万名,有效压缩了劳动纠纷的产生空间,降低了企业用工风险,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和社会治理水平。该司法建议也因其显著的成效入选成都法院2024年度优秀司法建议,成为司法助力社会治理的优秀范例。
  
  在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征程中,成都中院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展望未来,成都中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的初心,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公平有序的劳动关系而不懈努力,续写司法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