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冰玉 成都中院供图
丞相祠堂,红墙映影,诉说群雄并起的历史风云;交子故里,纸钞初诞,掀起互通有无的商贸浪潮;宽窄少城,古街藏韵,交织市井人间的烟火气息;春熙商圈,车水马龙,尽显现代都市的繁华盛景……两千多年风雨洗礼,成都完美融合历史文化魅力与现代活力,在城市营商环境测评中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多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2年,成都突破两万亿GDP大关,成为全国第七个GDP超两万亿的城市。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司法密码”。
2019年以来,成都法院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探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路径,不断迭代升级服务模式,通过专业审判、智慧司法、多元解纷等多维度举措,为企业筑牢权益防线、开辟便捷通道、搭建和谐桥梁,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2024年10月30日,成都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杨诚前往成都市金牛区倾听企业“心声”,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2024年11月22日,成都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光旭带队前往美团成都总部调研头部互联网企业司法需求
专业审判
筑牢企业权益“防护堤”
围绕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成都中院始终以专业化审判服务保障企业平等、健康发展,做优、做强成都专业化审判品牌,积极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成都中院先后在天府中央法务区成立了成都知识产权法庭、成都金融法庭、成都破产法庭、成都国际商事法庭等专业法庭,提供专业化审判服务、虹吸优质法务资源、政策引导、规则指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服务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知识产权保护则是创新的“安全阀”。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2021年12月27日,成都中院对四川金象“蜜胺”案中的“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公司的商业秘密,并赔偿四川金象公司相应损失。上诉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适用惩罚性赔偿,在与另案共判令侵权方赔偿2.18亿元基础上,执行中促成全面和解,侵权方获得使用许可,权利人四川金象公司最终获偿6.58亿元。
这是目前人民法院针对同一工程项目判赔额最高的知识产权侵权关联案件,彰显了成都法院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有力震慑了潜在侵权者,让企业创新无后顾之忧。2024年1月,四川金象“蜜胺”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2024年3月,该案被写进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据统计,成都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超过40446件。
在全球化浪潮下,成都企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涉外司法审判的保障作用愈发凸显。成都国际商事法庭作为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三个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担当起了为企业海外逐梦保驾护航的重任。
在一起涉外独立保函止付案中,成都某设计院与某国水泥公司因工程项目产生纠纷,该国银行根据保函向我国某国有银行的某分行索赔,成都某设计院申请行为保全。法庭经审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准确判断申请人符合止付条件,裁定准许中止支付,有效避免了中方企业可能遭受的巨额损失。
智慧司法
开辟便捷服务“高速路”
过去,群众对法院的印象停留在一摞摞厚厚的材料、肃穆严谨的氛围、诉讼人一趟趟“跑法院”“交材料”……如今,“数字化”成为成都法院的重要支撑。
“本以为诉讼流程很麻烦,结果用手机就全部办好了,太方便了!”来自成都市温江区的李先生在解决了其公司的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后,竖起大拇指为成都法院点赞。原来,由于公司业务繁忙,无暇分身的李先生通过“蓉易诉”平台在线上提交了诉讼申请,即时与法官沟通、接收文书,极大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近年来,成都中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服务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打造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板块——“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聚焦在线诉讼服务打造,支持高频诉讼事务“不见面办理”。
这一平台在整合立案、缴费、提交材料、庭审等全流程诉讼服务的基础上,还注重多平台之间深度数据交互,实现与各相关司法平台对接,纳入“12345亲清在线”系列创新应用场景,主要功能接入“天府市民云”App。与智慧蓉城建设深度融合,布局33个应用场景,在成都市部分律所及司法所设立15个5G智慧参审室,提供全链服务,便利企业就近参诉解纷。
在涉外商事领域,“蓉易诉”同样表现突出。在一起股权转让涉外商事案中,当事双方均为中国公民,纠纷却发生在英国。以往,此类案件需耗费数月进行海外材料送达与身份认证,如今借助“蓉易诉”在线远程平台,仅仅10分钟就完成对远在英国的当事人的身份认证,大幅缩短审理周期,提升涉外审判效率,为企业涉外诉讼注入“强心剂”,让司法服务跨越国界,无缝对接企业需求。
“针对企业高效解决纠纷的需求,‘蓉易诉’提供全链服务,实现涉企纠纷‘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市场主体需求‘一键回应’、审判管理和政务管理‘一网统管’,真正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成都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杨诚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中院还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法院业务融合,构建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为法官提供案情分析、文书生成等智能辅助;打造智能法律咨询平台,面向公众提供24小时线上法律咨询,以科技全方位赋能审判执行各环节,加速纠纷化解,让智慧司法成为成都营商环境的鲜明底色,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
多元解纷
搭建和谐营商“连心桥”
在企业发展的风雨历程中,“府院联动”成为困境企业破局重生的关键力量。
成都金堂某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资不抵债困境,向金堂县法院提起破产清算申请。该案涉及债权金额近百万元,6名债权人均为公司职工,该公司负面资产处置是其母公司上市的关键难点,而沉重的职工债务更是破产程序推进的堵点。
关键时刻,金堂县法院与相关部门迅速联合成立府院联动项目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一方面,深入调查该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精准评估企业重整价值;另一方面,与职工代表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与担忧。通过多轮艰难谈判与协调,最终促成破产企业与职工达成和解协议,企业从被动清算转向主动和解。这一转变不仅大幅减少了当事人诉讼成本,让企业卸下沉重债务包袱、轻装上阵,更有力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了经济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也为地方经济稳定增添助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涉企纠纷,成都法院依托多元解纷机制,将矛盾化解于萌芽。2024年9月,成都市新都区某健身房因经营不善突然闭店。50余名会员权益受损,到成都市新都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费。法院立案庭迅速反应,启动“保全+调解”“法官+调解员”诉前解纷机制。考虑到经营者“失联”,法院果断引导会员申请诉前保全,依法查封经营者房产,迫使经营者现身。随后,法院委派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调解,并安排业务法官实时指导,从法律规定、经营困境、会员权益等多维度剖析问题,寻找利益平衡点。
经过三轮艰苦调解协商,最终引入第三方接手涉案健身房,会员得以继续享受健身服务,个别不愿意继续享受健身服务的会员也顺利退费,成功将矛盾纠纷消弭于无形。
企业有需求,法院有回应。成都法院积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次走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发展开出良方。蒲江县法院组建专业团队,在农产品上市季走进猕猴桃种植区、茶园,结合真实案例向农户讲解合同签订、款项结算等法律风险,发放“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大礼包”,以漫画、案例普法助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成都法院已登门走访300余家企业,全方位、深层次问需问计,对收集到的300余项涉法、涉诉问题,以及企业的司法需求,逐一进行回复解答并着力建立配套服务机制。
未来,成都法院将秉持初心,紧密贴合城市发展脉搏与企业需求,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更稳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