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024年度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成绩单公布 为12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2.3亿元

  
2025-01-15 10:15:46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全省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5万余家,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186个,为12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2.3亿元,为160.4万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职业伤害保障……13日,省人社厅、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召开 2024年度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新闻通气会,晒出数据、亮出成绩。
  
  2024年,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省总工会、省企联、省工商联,坚持以和谐劳动关系生态体系建设为总牵引,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深化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和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了全省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取得五大工作实效。
  
  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再上台阶。实施和谐企业培育行动,强化党建引领,巩固扩大政府、工会、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创新搭建政企桥梁、企业纽带等机制平台,厚植劳动关系政治组织优势,提升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效能。全省培育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300余名、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25个,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5万余家、县域劳动关系协调员联盟99个,评选省级金牌调解组织58家,其中,11家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劳动关系改革创新步履坚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黄河流域框架下,启动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布局建设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区”“探索试点区”“协同试点区”,2轮9县国家和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135项先行经验在全省推广,7个新布局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全面融入探索试点区建设,42户省属重点国有企业、21对县域、5大区域联合打造协同创新样板。
  
  劳动关系法律保障协同支撑。联合11部门落实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宣传大纲,强化政策宣传、经验推广、舆论引导,全面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落地见效。会同重庆高院、重庆市人社局、四川高院,联合发布川渝两地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整合裁审资源,总结裁审经验,加强裁判指引,提高办案质效。会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开展集中打击恶意欠薪攻坚行动,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做到快速移送、快速审查、快速侦办、快速起诉、快速审判,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
  
  劳动权益维护工作精准施策。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调整高温津贴标准,开展走访慰问,维护户外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规范劳务派遣经营行为,依法限制派遣用工比例。开展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专项行动,全省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186个,速裁团队7个,组建率91.5%。构建维权“绿色通道”,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最大限度方便职工维权。狠抓欠薪治理,为12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2.3亿元。
  
  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走深走实。指导平台合法用工、规范用工,压实平台企业用工主体责任。作为国家职业伤害保障首批试点省份之一,为160.4万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职业伤害保障。目前,通过制度、平台设计,已实现试点平台劳动者全覆盖;通过全面委托、数据赋能,推行“5天确认、5天核定支付”模式,办理时效位居7个试点省份首位。以绵阳市在全国率先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联合调解中心模式为牵引,以点带面会同法院、司法行政、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和组织,大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建设,实现对该类人群权益维护的提前介入、快速调解、尽快结案,以柔性方式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出的涉及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工伤待遇赔付三项仲裁请求纳入办案“绿色通道”,建立快立、快审、快结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