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一地办” :“广”集解纷力量于一地 为法治善治固本培“元”

  
2024-11-22 14:28:5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刘文慧
  
  品牌涵义
  
  矛盾纠纷“一地办”

  
  近年来,广元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充分发挥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制,围绕矛盾纠纷“一地办”工作目标,分批推进全市范围内 7 个县(区)、145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分流交办、协同联调、研判会商、监测预警、跟踪回访五项制度,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平台并开发手机App,选派多部门行业精英人才组成固定常驻、专业轮驻、及时随驻三支队伍入驻中心,将矛盾纠纷防范于未然、化解于基层,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元、法治广元夯实基础。

  

广元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建奎在旺苍调研
  

剑阁县召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运行现场会
  

苍溪县东溪镇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广元市委政法委供图

  
  今年8月,旺苍县嘉川镇养殖户杨某购买了4000多只鸡苗,没成想因外地司机邝某不熟悉路线耽误了运输时间,导致鸡苗中途热死过半、损失惨重,急得连夜求助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由于双方情绪极不冷静,一直到当晚12点,由镇矛调中心调解员杨青及当地派出所、司法所、杨某所在村“两委”干部组成的联合调解团队一直未能调解成功。
  
  “大家忙到现在都没吃晚饭,我买了点方便面,先吃饭再说!”眼看调解就要变成一场争战,杨青略施巧计,及时缓解了剑拔弩张的调解氛围,让饥肠辘辘的当事人感动不已。次日凌晨2时,养殖户杨某如愿拿到 1 万元赔偿金,司机邝某也得以返家,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鸡苗虽小,却关乎民生利益;一地办结,当事人省事省心。像这样的基层矛盾纠纷,广元境内县乡两级矛调中心在今年1月至 10 月已调处了 3457件,成功率达99.87%。矛盾纠纷“一地办”工作开展至今,有效推进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由“多头跑”转变为“一地办”,工作质量由“组织议”转变为“群众议”,工作态度由“被动接”转变为“主动访”,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举一地之力
  
  党委统筹实现矛盾纠纷“一地办”

  
  广元,北接甘肃、陕西两省,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千年前,唐代诗人杜甫途经此处时,曾发出“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的感慨。如今,面对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时代命题,广元以法治为“元”点,孜孜不倦地探索以矛盾纠纷“一地办”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由淳朴古风走向更广阔的和谐天地。
  
  党委统筹部署,为矛盾纠纷“一地办”注入“元动能”。2023年10月,广元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 推进矛盾纠纷“一地办”的意见》,分批次将全市7个县(区)、145个乡镇(街道)全部纳入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范围,要求在2024年6月30日前全部建成。广元市委、市政府将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一地办”工作纳入第二批主题教育“解民忧、办实事”具体实践,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落实。平安广元办印发《关于推进矛盾纠纷“一地办”工作指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指引(试行)》,并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指导各县(区)、乡镇(街道)制发《实施意见》,明确当地矛调中心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功能资源整合,为矛盾纠纷“一地办”提供“元力量”。广元市朝天区健全完善协同联调、研判会商等8项制度,将调解人才、案例、方法、政策法规等建库共享,实现矛盾纠纷“一网”排查家底、“一会”研判管理、“一站”调处化解。剑阁县成立以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构建政法、信访、纪监、住建、民政、农业农村等重点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矛调中心实现6部门专人入驻、16部门轮驻、N股力量参与调解的功能整合。青川县将“访”“调”“诉”等功能整合到21个县乡两级矛调中心,实行5个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协同有力、化解到位。
  
  规范实体运行,为矛盾纠纷“一地办”提档“元速度”。广元市昭化区实现区联调中心提档升级,12个乡镇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部完成,信访、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通过常驻、轮驻、随驻方式入驻中心,调解成功率达99.45%。广元市利州区依托区综治中心提能升级建成区矛调中心,19个乡镇(街道)矛调中心基本建成,一季度共化解矛盾纠纷658件。苍溪县实现乡镇综治中心、信访工作人员整体入驻,中心场镇基层政法力量每月排班入驻,乡镇领导实行信访接待日值班代班入驻,将9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旺苍县依托县信访接访中心建成县矛盾纠纷“一地办”事务中心,18个乡镇依托综治中心完成达标建设,实现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评价率三个100%。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广元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各级矛调中心成为全市各领域调解力量紧密联络、相互配合的工作平台,多个部门职能的物理整合催生出为民服务的“化学反应”,为矛盾纠纷“一地办”工作画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的“同心圆”。
  
  解一地之忧
  
  把群众大小烦心事迎进“一扇门”

  
  今年9月,因事先未签订劳动合同,某项目指挥部与施工方就每日工资结算标准问题无法达成统一标准。眼见培训期间的工资迟迟未能发放,21名农民工一大早便来到朝天区政府寻求帮助。
  
  “天气热,大家先坐下喝杯茶,慢慢把你们的事儿讲给我们听。”得知消息后,朝天区信访局副局长、区矛调中心专职副主任徐荣和调解员赵祥萍、胡勇等人主动把农民工迎进调解室,用一杯杯清茶浇熄了他们心头的怒火。在多方了解案情、查询农民工考勤花名册后,他们当天就说服施工方与项目指挥部分别支付了20.5万元工资,一次性促成21名农民工安全文明退场,避免了这起群体矛盾的激化升级。
  
  面对矛盾纠纷从“被动接访”到“主动服务”,服务人民群众从“按部就班”到“多想一步”,是矛盾纠纷“一地办”在全市推广后产生的一大显著变化。
  
  “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走进利州区大石镇矛调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句诚恳的服务标语。“依托广元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我们能将全镇纠纷纳入眼底,按照事态发展程度分红橙黄蓝四级分析研判,及时介入调解。”利州区大石镇政法委员、综治中心主任杨茜告诉记者,“同时,我们还发挥‘多格合一、一网运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随时随地走访摸排基层矛盾纠纷。”为了方便开展调解工作,中心还将网格员职责清单、网格化管理体系表、大石镇“一码查”公共服务平台二维码等统一印制在工作笔记本上,免费发放给所有工作人员使用,“有了这本笔记本,任何纠纷都能快速找到网格负责人,群众也能立即扫码线上解纷,甚至能根据个人意愿自由点单选择信任的调解员。”杨茜说。
  
  卫子镇是昭化区面积最大的镇,为了节约居民们前往矛调中心的时间、路程成本,调解员早已习惯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无论走到哪里,遇到矛盾纠纷随手记录在册,将简易纠纷就地化解、疑难矛盾整理上报。“每个现场化解的简易纠纷能获得20元补贴,每件记录在案的疑难矛盾能获得100元至300元不等的补贴,金额虽不大,却很好地调动了调解员的积极性。”卫子镇社会治理办主任张国峰说。
  
  “杨调解员,你是专业的,又爱为老百姓说话,我们信你。”今年8月,朝天区中子镇某企业一女工因在厂房工作时中暑身亡,家属找到中子镇矛调中心调解员杨法钧请求帮忙索赔。中子镇企业众多,在当地负责调解工作21年的杨法钧常与工人维权纠纷打交道。“我在厂房测温后发现,即使未在生产时段厂房温度也高达40多度。”杨法钧说,工人们长期在没有降温措施的环境里高温工作,往往年底才能拿全工资,一旦出现伤亡也只能被动接受厂方明显偏低的赔偿金额,权益极易受损。考虑到这点,杨法钧用4天时间为家属据理力争,最终说服厂方同意将原有的50万元赔偿金额依法依规提高到100万元。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广元之广,是广开利民服务门,离群众近一些、解纠纷快一步。广元之元,是以民心为圆心,让干部围着群众转、部门围着事情转,让矛盾纠纷“一地办”为人民群众求得圆满。
  
  安一地之民
  
  解事结化心结开出群众“顺气方”

  
  2019年,因一条不过百米的入户路,家住昭化区卫子镇的张杨两家闹起了矛盾,一度将官司打到了省高院。法院判决虽然明确了涉事路段所占用土地的权属问题,但由于上述土地涉及的另两户村民与双方当事人复杂的亲属关系、旧日矛盾,该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卫子镇政府便将该纠纷交由当地矛调中心化解。当地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法律顾问及镇村干部先后联合十余次走访后得知:几家人早年便因吃水和林地、耕地权属等问题摩擦不断,因张家此前损坏过杨家的道路,杨家遂以安葬为由损坏了张家的入户路以示“报复”,与杨家有亲缘关系的两户村民也早对张家不满,这才引起了新一轮断路纠纷。
  
  “路通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先解决早年积累的历史矛盾,把几家人的情结解开,再化解当下矛盾,让他们和谐共处。”为让几家人顺心顺气,张国峰再次联合上述部门,围绕历史矛盾一一为各方释法说理、“面对面”调解,重新商议修建新路。“后来我又回访了两次,张家的房屋主体已经完工,张杨两家不再像过去一样一提到对方的名字就开骂,遇事也会互相帮助,我感到这起纠纷得到了彻底解决,两家的关系也在慢慢变好。”张国峰说。
  
  解“事结”更要化“心结”,为群众开出“顺气方”,让当地群众安心安居,这正是矛盾纠纷“一地办”开展的初衷,也是贯穿其工作流程的核心理念。
  
  一张木制小圆桌,几把紧密排放的柔软靠背椅,走进旺苍县矛调中心任意一间接访室,温馨感扑面而来。“四间接访室都采用圆桌式布置,整体氛围轻松、不压抑,让来访群众能平心静气地好好摆家常,讲明事理、道理、法理、情理。”旺苍县信访局副局长安礼静介绍道,中心还贴心地配备了一间全屋隔音的心理辅导室,方便群众在智能宣泄系统的引导下玩游戏、做瑜伽、欣赏视频,充分缓解紧张激动的情绪。
  
  在苍溪县东溪镇矛调中心,墙上密密挂满了鲜红的锦旗,成为群众对调解工作信服与认可的最佳证明。邓某某外出务工时因头部受伤导致智力受损,村民邓某出于同情将其临时安排在自家木材加工厂上班,不料邓某某却在工作时间上厕所时倒地身亡,群情激愤的家属在工厂门口聚集不散,一度出现推搡调解人员、阻拦其离开等过激行为。“人要是没了,你们又去找谁赔偿呢?”已经退休的苍溪县司法局东溪司法所所长罗刚得知工厂老板邓某已经因此事卧病,住进了ICU病房,便主动找到邓某某之妻打出“感情牌”,简单的一句话令对方卸下防备。最终,经司法所、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等联合调解5天后,家属同意将80万元赔偿金额降低至28万元。“将心比心、情法相融地为当事人讲明利害关系,是化解这起矛盾的关键,后来邓某某妻子见了我还点头打招呼说谢谢。”罗刚说。
  
  基层治则天下治,基层安则社会安。找准每一件矛盾纠纷的源头病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调解中顺气顺心,是广元矛盾纠纷“一地办”为基层治理开出的一剂良方。
  
  成一地之治
  
  百花齐放探索基层特色“工作法”
  

  今年3月,剑阁县下寺镇居民王某某在茶楼喝茶时意外猝死,情绪激动的家属因赔偿问题与茶楼、同行人协商无果,坚决拒绝安葬死者。按照矛盾纠纷源头防范机制要求,剑阁县下寺镇政法委员、矛调中心副主任郭晓倩应派出所要求负责开展联合调处。“人没了谁都觉得痛心,但茶楼和同行的朋友都没有主观故意,现在茶楼的生意也被影响了,赔偿过高也不合理,你说对不对?”面对悲痛的家属,郭晓倩由情入理,使对方同意降低赔偿金额。“王某某的母亲没有劳动能力,还要抚养未成年的小孙女,确实生活困难……”面对无辜的茶楼与同行人,郭晓倩温情感化,使对方同意给予人道主义赔偿。
  
  最终,这起历时3天的纠纷在短短3小时内“尘埃落定”,有效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双方诉求‘用心听’,道德教化‘巧妙谈’,依法依规‘及时调’,精准施策‘彻底和’,这是我们中心根据调解工作总结的‘四步工作法’,也是快速化解这起纠纷的秘诀。”郭晓倩说。
  
  “矛盾纠纷‘一地办’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探索建立了研判会商、分流交办、协同联调、监测预警、跟踪回访五项机制,为全市矛盾纠纷‘一地办’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鼓励基层在成功案例、先进典型中汲取经验,提炼总结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广元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建奎表示。
  
  在昭化区元坝镇综治中心,墙面上悬挂的女性居民风采事迹吸引着来访者的目光,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女性居民个个都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在家庭和社区中都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因此,我们就召集她们组建了一支热心肠的‘好大姐劝和队’,专门处理婚恋纠纷、邻里矛盾。”
  
  在有着“世界红心猕猴桃发源地”美誉的苍溪县东溪镇,由9名55岁以上老同志组成的协调督导组仍在调解一线发挥余热,他们分区督导全镇27个村(社区)重点工作,专门化解片区内疑难信访问题。同时,该镇还成立了以信访办主任赵子华为负责人的“子华调解室”,利用其从事信访工作30多年的丰富经验带领年轻调解员学习成长。
  
  “短短一周时间,我们5万元的工资全部到账,多亏矛调中心的‘老李工作室’。”提起前段时间的一起农民工欠薪纠纷,青川县沙州镇乐园村村民张某赞不绝口。“调解员李仲强从事法律服务工作28年,经验丰富,去年中心就以他为主成立了品牌调解工作室。”青川县委政法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成立特色调解工作室,该县还着意提炼“青溪熊猫调纷”地方调解文化,探索“三员四早”调解工作法,并在青川县蒿溪回族乡创新“石榴籽同心圆”调解模式,探索民族聚居区解纷有效途径。
  
  广元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建奎认为,老百姓打官司,不仅是“讨说法”,更希望“求解法”。矛盾纠纷“一地办”让群众矛盾纠纷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