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商标被侵权怎么办?原创小说被抄袭怎么办?短视频被盗用怎么办?……成都市武侯区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以“由杂及专、由专及精、由精及深”的专业审判之路给出了答案。
作为全省首批设立的知识产权审判庭,武侯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始终秉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谋划、高位阶运行、高质效办案,倾力培塑“诸葛知力”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品牌,建设川渝一体、平台一体、区域一体“三个一体”司法协同创新赋能格局,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武侯样本,为促推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精耕“高精尖”专业审判
夯实司法保护硬支撑
高标准锻造专业队伍,精心审打造司法精品,信息化赋能“快慢分道”,武侯区法院从三个方面释放专业审判的优势。目前,知识产权法庭由5名知产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法官助理组成,有12篇在全国、全省获奖的调研成果。
自2011年开始施行涉知识产权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理,武侯区法院便注重标准的统一,凸显合力。该院审理的多起知识产权案成为经典案例,例如“廖记棒棒鸡”商标行政纠纷案、张某洪等人侵犯商业秘密罪案入选四川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据统计,近五年,该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800余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2022年的78.8天缩短至当前的57.3天。这都缘于“繁简分流”“类型化案件要素式快审”机制。武侯区法院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合理分配审判资源,做到简案快办、难案精办。同时,该院将数字法院建设融入审判全流程,综合运用类案要素式审判、简式文书、电子送达等方式,缩短案件审理周期。
链动“三个一”协同保护
撬动服务大局新支点
在专业审判的同时,武侯区法院利用司法服务“一条龙”、全链覆盖“一张网”、跨域破界“一盘棋”,协同保护知识产权。
武侯区法院牵头成立首家跨区域“诸葛知力·基层法治指导员”一站式司法服务平台,以该平台为抓手与属地行政机关、街道、产业功能区紧密对接,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调解培训、风控咨询等活动20余次,覆盖文创、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企业300余家。
武侯区法院以专业力量强化司法供给,充分发挥辖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高校资源集中优势,“走出去”主动问需,走访调研、交流座谈,收集知识产权保护司法需求70余条。
此外,通过跨域破界,武侯区法院与市场监管、版权等部门建立沟通联络、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机制,同向发力推动信息通报、案件研讨、线索备案等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因此,该院敲响了全省跨行政区域管辖知产案件审判“第一槌”。据介绍,该院成功承办“2022川渝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与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协同保护合作协议,设立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理点,先后开展50余场巡回公开庭审。
深化“三聚焦”纠纷治理
释放创新发展强动能
武侯区法院牵头成立全省首家基层版权e法保护服务中心,打造“多维服务+多元调解+多方保护”的版权司法服务体系。联合成都市服务贸易协会、成都市自媒体协会,探索小微企业涉知产纠纷“公益免费调解”模式,为90余家企业提供咨询、预警服务,组织调解版权纠纷800余件。
对于社会中的新业态,武侯区法院积极关注,审结第一例涉“剧本杀”作品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为保护这一新型文化业态提供可资借鉴的审判思路,相关案例分析在全省评优。
对于一些辖区重点领域,武侯区法院则以推动“个案办理”走向“类案治理”。立足版权纠纷发展趋势及KTV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突出需求,促推成都市娱乐行业协会与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开展著作权许可集中协商、签约,变“违法使用”为“合法使用”,此举属全国首创。今年以来,武侯区版权使用许可协议覆盖面提升至66%,受理涉KTV企业版权纠纷案件同比下降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