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安州区创新打造“乡安无讼”诉源治理品牌 点燃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引擎”

  
2024-05-16 10:38:00
     

  2022年以来,绵阳市安州区法院以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增势赋能,将诉源治理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保障社会大局有机融合,形成了富有安州特色的“乡安无讼”诉源治理品牌。该项工作先后被多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聚焦源头预防和诉前调解,为法治化营商环境“聚合力”。深化企业走访机制。实行“普法宣讲+个案指导”模式,分行业分领域“把脉问诊”,“点对点”走访企业25次,普法宣讲15次,针对企业关心的法律问题提出专业的意见建议25条。强化联动解纷机制。构建“法院+N”多元解纷模式,设置诉非对接“快速通道”,简化案件流转过程,提升涉企纠纷案件办理时效,2023年3月,该院与区商务局在诉前妥善化解一批合同纠纷,涉及37家商户的市场管理费共计74.65万元。创新科技解纷手段。探索送达叠加劝调,集约化电子送达,从诉讼成本、诉讼周期、举证责任等多角度评估案件风险,在诉前解纷阶段引入类案检索机制,增强诉调对接效果。
  
  聚焦优化立审执衔接机制,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添动力”。提档升级诉讼服务。全面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2023年办理网上立案1896件,开展电子送达23676次,网上开庭、调解案件1912件。涉企案件快慢分道。建立涉企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绿色通道”,加大涉企案件分流力度,围绕分流、调解、速裁、快审四个核心,实现涉企案件各个环节全面提速。2023以来涉企案件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为95%,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至21天。切实提升执行效率。坚持专项执行与常规执行相结合,全面推进执行通知程序前置改革,加强判后和解、执行前督促、执行前和解,不断提升自动履行率,2023年生效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为55%,同比提升3%;执行完毕案件平均用时35.49天,执行完毕率同比提升10%,执行到位率同比提升12%。
  
  聚焦司法释明和精准法律服务,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增效力”。常态开展法治体检。常态化开展“案例式、点单式、菜谱式、正反式”法治体检活动,针对辖区企业编写并发放《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帮助企业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法律风险。抓实诉内末端治理。加强立、审、执各环节释明疏导和调处化解工作,探索调解协议履行保障机制,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提升案件质量,2023年开展判后答疑200余次、类案检索3907次。提升普法宣传实效。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示范裁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庭审旁听,2023年开展涉企案件巡回审判等法治宣传活动26次,向企业发送《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防范指引》100余份。
  
  据悉,《绵阳市安州区法院形成“乡安无讼”诉源治理格局》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专刊采用,1篇涉企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3年度案例》,并形成了关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研究》等调研文章4篇;通过打造“乡安无讼”诉源治理品牌,充分运用“诉非对接”机制,2023年通过诉前分流涉企案件403件,同比增长60%,涉及标的500余万元;依法办理的四川环龙纸业有限公司、绵阳市城市学院强制变更保全标的纠纷两案,涉及标的额5000余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该院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为21天,涉企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7%,生效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为65%,实现审执效率和审执质量双提升。
  
  胡长群 敬艳 卢佳佳